第一百七十章 顾氏跌倒
在2004年夏天,中国经济理论界还曾发生了一次大争论,被誉为“郎顾之争”不见硝烟的战役,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这次争论围绕的中心就是产权改革,尤其是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所有权改革。
一位海归学者郎先平在媒体上发布文章,公开质问国内著名电器企业科龙集团改制出售是“国退民进的狂欢”,给国家和集体带来巨额损失,属于公开贱卖国有资产的行为。他犹如一个高声喇叭般,对国进民退过程中,私人和地方政府联合暗箱操作,导致国有资产大幅度流失进行公开质疑。
刚通过资本运作把科龙集团收入囊中的顾初君,认为自己是通过正当手段完成了产权转移,现在一下子成为反面标靶实在冤枉,在媒体上跟郎先平展开了公开论战。
双方不惜动用各种手段寻找帮手,你方唱罢我登台,在媒体上引发了一次中国经济学界大规模的论战。
要知道,国资流失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普通民众,都对其十分关注。
“郎顾之争”点燃了导火索,意外引爆了一场全民大争论。
贱卖国资、MBO、产权交易等一下子成为社会热点,尤其国有资产流失让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叫停了许多存疑的产权改革计划,还要求地方政府对公众质疑的交易进行重新梳理审核。
进入2005年后,这次大争论开始进一步发酵,引发了三轮冲击波。
首先是春兰集团宣布永远终止MBO计划。
作为中国家电曾经的领军者,在美的、海尔等企业纷纷通过MBO完成产权明晰改革后,春兰依旧受困于此不得前进半分。
距离上一次被叫停MBO计划后,春兰管理层低调修改,力争抛出新一版的MBO方案。没想到好不容易熬到时机成熟起色,又迎来新一轮“郎顾之争”风波。之前作为MBO反面典型的春兰集团再次暴露在公众眼光之中,不得不黯然宣布停止MBO计划。
连续两次MBO不成功,给春兰集团上下带来难以估计的心理创伤。大批骨干纷纷离职,奔赴更有前途的其他竞争对手处。
春兰这个家电先行者,也逐渐被海尔、美的乃至格力超过,成为一个落寞的旁观者。
其次是健力宝集团发生人事地震。
之前被誉为是商界天才的张洋入主健力宝后,没有能发挥任何点石成金的魔力,跟他号称自己具有不可描述特异功能大相径庭。
从新饮料第5季,到白酒、汽车、房地产,再到足球俱乐部以及资本运作,张洋任性般的操作把健力宝掏空,集团实际负债超过30亿人民币陷入资不抵债境地。吹嘘打造世界第三大可乐的泡沫,短时间般被吹曝。更别提曾经喊出要成为中国新首富的口号,已经成为街谈巷议的笑料。
这个时候,地方政府才发现所谓的张洋,只不过是一个空手套白狼的资本玩家。就连收购健力宝的资本,都是通过高息拆解而来,用传统话来说,他就是一个十足的骗子。
张洋想通过上市成功洗白自己,鼓吹各种概念,没想到健力宝连连亏损,证监会根本就不会放其通过。
经营企业需要天赋,本来如果专注搞好健力宝这个饮料,不会导致如此境地。但张洋朝反方向一顿瞎折腾,越是动作大死得越快。
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支柱,短短几年健力宝就成为资不抵债的大窟窿,这让地方官员难以接受,趁着国家要求重新审核国企转让东风,2005年3月份再次出手接管了健力宝集团。
与此同时,身为罪魁祸首,张洋也被当地警方抓捕,以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罪名投入了监狱。
而健力宝,则再次面临被出售的命运!
最后一轮冲击波正是“郎顾之争”的主角之一顾初君。
在国家审计署介入下,他收购科龙的交易被认定为不合法,产权转让存在瑕疵。
过去几年,他运用地方政府急于出手亏损国企的心态,大肆扩张并购,游走在灰色边缘的操作,也一起暴露在阳光之下。
并购科龙,让顾初君尝到了甜头,他由一位不入流的企业家顿时成为国内财经界的明星。
于是他继续高杠杆并购,以承诺在当地巨额投资之名,利用科龙这个融资平台,相继拿下美菱电器、亚星客车、襄轴重工这三大上市公司大股东之位,一手打造了顾氏商业帝国。
在审计署火眼金星下,科龙集团被爆出超过75亿问题资金,顾初君大肆挪用超过35亿元的公司资产用以并购,导致科龙亏损超过30亿的大窟窿。
同样在3月份,顾初君被警方带走,以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罪名逮捕,他所建立的顾氏商业帝国就此轰塌。
有意味的是,张洋和顾初君被关在同一家看守所,因为健力宝和科龙属于同一个地级市的企业。
如果顾初君当初低头认负,不挑起“郎顾之争”,说不定他的顾氏商业帝国还真可能有不一样的辉煌。
坦率而言,科龙、美菱、亚星、襄轴都是优质资产。从顾初君入狱后,为了偿还欠款不得不对外出售它们引发哄抢,可见一斑。
科龙被海信拿下,而美菱成为长虹的盘中餐,襄轴传闻万向集团有意,至于亚星客车则被突然冒出来的中华集团看中。
从摩托到微车,再从微车到轿车,中华集团在轻型车方面一直有所建树。但在重型车方面,好比卡车和客车,都没有涉及。
继续再向上发展,进入卡车和客车领域,一直是韩皓思考的方向。
现在,机会来了!
亚星客车不但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最关键还是一家上市公司,将来可以成为新的融资平台。
亚星曾是中国客车界的领导者,一度在行业中占据霸主地位。要不然,挑剔的奔驰也不会在1997年选定亚星作为自己在商用车领域的合资伙伴。
依照中国政策,一家外国汽车企业可以分别在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选定两家合作伙伴。
奔驰认为中国商用车发展迅速,便先分别选择了亚星和东南汽车作为自己的商用车伙伴。至于乘用车,看到奥迪、宝马纷纷入华,他们才最终敲定了首汽集团组建了首汽奔驰合资公司。
亚星客车跟亚星奔驰属于两家独立的公司,在亚星集团把优质资产拿出来跟奔驰合作组建合资公司后,剩余的资产打包上市成立了亚星客车。
亚星奔驰和亚星客车实际上属于竞争关系,为此在当地政府协调,双方达成了一个君子协定:以8.2米车长为标准,以上车型由亚星奔驰经营,以下车型归亚星客车主导。
实际上就是亚星客车只能在中型客车发展,而奔驰亚星占据了利润高端的大客车市场。
这也没办法,作为奔驰这样的强势外资方,是地方政府招商的贵宾,不得不牺牲了本土亚星客车的利益。
不过在跟“一通三龙”(代称宇通、大中小金龙)客车对手的竞争中,无论是亚星奔驰,还是亚星客车,都屡战屡败,市场占有率节节败退。
作为上市公司的亚星客车,还戴上了ST的帽子面临退市的风险。要不然趁着民营企业造车热潮,顾初君也不会以4.18亿拿下亚星客车这个平台60%股权的控股。
在顾初君倒台被抓后,亚星客车又被当地政府以1.65亿回购股权,重新回到当地政府的怀抱。
作为地方重要的工业支柱,政府是绝不会眼睁睁看着企业倒闭破产,会想尽办法让其重新焕发生机。
头上还戴着ST的帽子,亚星客车到底何去何从,地方政府也是一头雾水兼焦头烂额。
连拥有奔驰这样强力的合作伙伴,亚星奔驰都无法在市场中实现强强联合的美好愿望,反而被“一通三龙”赶超打败。更不要说由游兵散勇组建的亚星客车,竞争力更加贫弱。
作为地方政府的上市平台,亚星客车绝对不能倒,这是地方政府官员的共识。
必须要给亚星客车寻找一个好婆家,不过找了好几家包括“一通三龙”在内洽谈,对方都不感兴趣。
因为奔驰现在也正跟亚星闹离婚,亚星奔驰自成立之日起,就一路亏损到今天,10年合资期限还有2年时间截止,奔驰已经明确表露出不再续约的意愿。
作为中国政府制定客车底盘生产基地的亚星,现在沦为了一个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在这个困难时刻,一位白马骑士的出现拯救了亚星困局!
当中华集团提出对亚星客车有意向时,地方政府如获至宝。
中华集团可是中国汽车界最耀眼的明星,尤其老板韩皓更是货真价实的大富豪,绝非顾初君这样的水货可比。
“只要中华集团愿意进来,保留亚星客车这个平台在当地,其余一切条件都可以谈!”
无论是市里,还是省里,都把中华集团的出现认为是破解亚星困局的救星。他们把中华集团当成落水之前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亚星集团的未来如何都在此一举。
就连之前一直吵着要分手的奔驰,得知消息后也难得保持了沉默,对中华集团入主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兴趣。
当韩皓亲临亚星所在的扬凌市考察时,他获得了超高规格的政府接待。
(https://www.xddxs.net/read/2733961/389373760.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