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在此一举
狄青率大帅回朝的时候,朝中人事大规模变动。
贾昌朝以河阳三城节度使,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杜中宵由枢密副使进枢密使,与田况一起,主管枢密院。程戡出知外州,曾公亮、张昇和富弼为枢密院副使。
西域地方改为天山南北路,刘沆外任,为天山南北路经略安抚使。韩琦入京,接替刘沆为宰相。同时召宋庠回朝,为参知政事。河曲路转运使包拯回朝接替张昇,为御史中丞。
此番大变,预示着朝政即将迎来大变,一时议论纷纷。特别是枢密院的变化,所有的人全部都有军事经验,跟以前大大不同,显然大规模的军制改革已经是箭在弦上。
不足一年时间,杜中宵由御史中丞,升为枢密使,升迁速度神速。不过朝臣并不意外,本来杜中宵就是带着军功回来,缓了一处,升不枢密使倒是正常。
此时已是二月下旬,天气热了起来,正是鹰飞草长,百花齐放的时候。杜中宵摆了家宴,请从河曲路回来的韩琦、富弼、包拯三人饮宴。
韩琦和富弼进了后院,看里面花木扶疏,错落有致。中央一个小池,里面养了莲花,最中间一个小亭子,极是雅致。几个侍女正在准备酒菜,在花丛中如穿花蝴蝶一般。
韩琦笑道:“早就听说杜太尉家里家财万贯,少有人及,以前还有些不信,今日见了,才知道所言不虚。京城房价何其贵,太尉能在大相国寺后买下这处宅子,可是了不得。”
杜中宵道:“这些年家父做些生意,赚了些钱,便买了此处宅子。倒不是我家里多有钱,而是小门小户,花钱的地方少,可以折腾。”
富弼道:“太尉何必过于谦虚,这一处宅子,有几家可以轻松买得起?”
杜中宵道:“几千贯钱,诸位大臣,有几家拿不出?不过这种地方难以遇见罢了。那边摆好了,我们去赴宴。河曲路一别,我们也有许久未见了。”
三人进了亭子,各自落座。侍女上茶,众人饮茶闲话。
过不多久,包拯到来。杜中宵吩咐倒了酒,举起酒杯道:“多日未见,我们且饮一杯。”
饮了酒,杜中宵请几位吃了菜,道:“在胜州时,也曾有过这样的日子,几位大臣坐在一起,饮两杯酒,说些奇闻异事,一天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只是那个时候诸事艰难,纵能偷得浮生半日闲,每日里还是有不知多少事压在身上。现在回到京城,便不再似那个时候。”
富弼道:“太尉,圣上如此布置,必然有其用意,这几年只怕也轻松不了。”
杜中宵笑了笑:“这就要看怎么说了。圣上的布置当然有用意,但都是明摆在那里,我们应该怎么做,也是大局已定。与在胜州时不同,现在考验的,是我们的定力如何。”
包拯道:“我初回京城,倒不知道圣上要如何做。还请太尉赐教一二。”
杜中宵道:“现在北据阴山,西包西域,又灭了党项,圣上想的还能有什么?无非是北战契丹,恢复燕云,浑一宇内。灭党项一战,看来前几年整训的禁军,还无法与契丹大军为敌。反倒是韩相公带的赵滋所部,从星星峡东进三千里,俘谅祚,占兴庆府,更有可取之处。圣上的意思,就是依河曲路军制,重新整训禁军。待得兵马精熟,与契丹战于燕云,恢复旧地。”
包拯看了看几人,有些吃惊:“这可不是小事。太尉如此轻松,是胸有成竹么?”
杜中宵道:“哪里是胸有成竹。这种事情,牵动朝野上下,不知多少官员将领牵涉其中,到时许多麻烦事。只是大计已定,我等照方抓药就好。做起来容易,成与不成,但看天意。升我为枢密使,就是做这件事情的。做好了自不必说,功在社稷。做不好,那就蹉跎一生。”
三人听了,一时间都没有说话,气氛一下凝固了。
过了好一会,韩琦道:“太尉的意思,此事成与不成,一生富贵就在此一举了。”
杜中宵点头:“不错,就是在此一举了。成了,便就回复汉唐故事,四海之内皆为臣妾。不成,朝廷再想别的办法,我就很难再入中枢了。”
韩琦看了看富弼,沉吟道:“太尉是不是我这件事看得太重了?”
杜中宵道:“重吗?此事本就是如此。自去年圣上大病,身体一直不佳。相公初入兴庆府时,圣上心情高兴了一段时间,一切都好。后来狄青带大军入横山,出了诸般事情,又病体恹恹。如果,整训一切顺利,圣上心情才会好起来。一有挫折——”
赵祯身体肥胖,身体不太好。去年突然昏厥,此后数月时间神智不清,都是由朝臣处理政事。文彦博的地位,也正是那个时候建立起来。此事朝中官员人人皆知,也不避讳,许多人都上书,让赵祯及时立宗子赵宗实为太子,以免不测。
韩琦、富弼和包拯没想到杜中宵说得这么明白,一时间都怔住,没有说话。
杜中宵道:“横山战后,圣上答应把狄青一军调回京城,重新整训,心思已经非常明白。所以此次我为枢密使,就是要重新整训禁军,数年后与契丹一决雌雄。事在非常,必须一举成功!”
韩琦点了点头,举起酒杯与众人喝了一杯酒。说到这个份上,众人心里都明白,此次两府的调整意味着什么。枢密院全是文臣,但都是有多年在边缰军事经验的,可以变革禁军。韩琦回朝为相,同样有与枢密院配合的意思。正如杜中宵说的,必须一举成功,不能有任何疏漏。
包拯道:“禁军中许多将领士卒,自立国起,便举家从军。他们这些人,合适在军中的,着实并不多。要想整训禁军,必须先解决他们的去向。不然一作乱,京师不稳,还怎么整训?”
杜中宵道:“我练营田厢军,便是二十万厢军没了生计,在京西路营田,里面选出三万人。现在无非故技重施,还是营田罢了。铁路修到了江陵府,荆湖北路交通便捷,正是开发的好时候。狄青大军回京之后,便就重新整训。合适的编入禁军,不合适的去荆湖北路营田。以西边江陵府、东边鄂州为中心,布置营田人手。同时编练禁军,对付南边的梅山蛮。禁军缺的人数,重新招募。”
韩琦道:“如此做,对天下影响不小。而且数十万人南下营田,需要的钱粮不少。”
杜中宵点了点头:“开发两湖,当然要许多钱粮。这几年朝中的钱粮充足,只是进攻党项花费了一些。不对外打仗,仅是营田两湖,花的应该不多。”
韩琦道:“太尉,此事有没有禀报圣上?可是已经定下来了?”
杜中宵道:“已经禀明圣上,若无意外,就是如此了。能够安排这么多人的地方,只有两湖。而且营田有先例可循,现在京西营田务的士卒,日子过得可以比禁军士卒好,他们比较容易接受。”
韩琦叹了口气:“若是如此,这几年朝中最重大的事情,就是此事了。”
包拯道:“两湖多沼泽,河流纵横,禁军去了,不知能不能习惯?”
富弼道:“此事就不必考虑了。数年前狄太尉平侬智高,许多军兵留驻广南,并没有什么不妥。”
杜中宵道:“是啊,国家大政面前,纵有不妥,也只能委屈了。这一次不完全整训禁军,再留下什么隐患,数年之后怎么与契丹作战?契丹地方万里,带甲百万,可不是党项可比。”
说完,举起杯来,与众人饮了一杯酒。一时之间,几个人都觉默,思索着此事。
杜中宵曾经在京西路营田,而且大部分时间以襄州为中心,两湖已经有了开发的基础。此次把拣汰的禁军发往那里营田,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最稳妥的做法。
在后世,两湖地区人口稠密,物产丰饶,这个时候却还没有开发。杜中宵在襄州的时候,附近便有大量闲地,安置许多人口。再向南的两湖地区,由于湖泊河流众多,沼泽遍布,人口更少。此时两湖地区最大的问题是蛮乱,尤以潭州附近的梅山蛮和辰州蛮族为众,时常作乱。要开发两湖,就必须要平定那里的蛮乱。裁汰的禁军,虽然不合要求,平定蛮乱还是合格。
想了一会,韩琦道:“若要营田两湖,就必须要平定蛮乱。太尉以为,谁去合适?”
杜中宵道:“狄青军中,名将众多,选几个不适合整训后的禁军的人去就是了。蛮乱难平,主要是地势险要,不方便朝廷大军长时间驻记。对于营田来说,这些都没有什么。”
几个人点了点头,感觉是这个道理。蛮乱跟北方的契丹没法比,人数本来就少,又没有基地,没有纵深,只要朝廷狠下一条心,不难平定。多派将领,正适合那里。
(https://www.xddxs.net/read/2729258/501644638.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