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铁路狂想曲 (新书发布,求支持)
对于在火车上经过了十天的彼得来说,他并没有感受到漫长的旅途,非但如此,整个使团上下,在经过的十天的旅程后,都被火车征服了。
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火车给陆上交通带来的改变。
甚至在中都火车站下车之后,和其它人惊讶于中都火车站的富丽堂皇不同的是彼得特意跑到了月台的尽头,去打量着那个仍然喷吐着烟雾的火车头。
“他全部是用铁制成的?”
说明着并不流利的汉语,彼得问道火车司机。
穿着铁路制服的火车司机,显然早就已经习惯了像他这样的人,毕竟但凡是人都有好奇心。
“对,全部都是铁的,上万斤铁制成的,你瞧,这么大的铁家伙,只要一烧煤,跑得那可比马快多了。我告诉你,早些年的时候,还有人不自量力,骑着马和火车比赛,你猜结果怎么样?”
即便是作为沙皇,彼得也对这些事情充满了好奇,他立即问道。
“怎么样,当时是怎么回事?”
那怕就是明知道结果,彼得仍然好奇的问了起来。
“你知道驿站马车吗?就是在官道上跑着的客运马车,他们当年瞧着生意被火车抢了,就试图想证明马车比火车更好,所以他们就向火车发起了挑战,让马和火车进行比赛……”
在火车司机的的讲述中,彼得似乎看到了当年的那场比赛,在起跑线上一边是马匹呼哧呼哧地喘着气,一边是火车司机在往炉膛里点着火。
“……发出信号后,那匹马飞奔到一里多里开外的地方,那时候火车才刚加好压,然后火车头喷出了一团蒸汽,就飞似的追了上去,不过只追了三四里地,就追上了马车。到最后自然是火车赢了,火车肯定领先于马,毕竟,火车只要有煤有水,就能不停的开下去,可马不行,我告诉你,再过几十年,大明的每一个县肯定都通火车了,我估计到那时候,也就是城里头还能见着公共马车,不对,也许公共马车都没有了。”
火车司机像是想起什么似的,朝着城市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说道。
“我听说在中都已经开始修什么地铁,对,就是地铁,说是在地下跑的铁路,专门在城里跑的,谁知道呢?兴许再过几十年,这城里头跑的也都是这个什么地铁了……”
地铁!
又一次,彼得被刚刚获知的消息惊呆了,他和所有初来中都的人们一样,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
兴乾三十二年的中都,比人类史上任何一座城市发展得都要快,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们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和水路来到在这个庞大帝国的中心,大量人口的涌入,同样也让城市迅速扩张起来,当数以千计的新房屋、商店、办公楼和工厂为日益膨胀的劳动大军而建造起来时,城市也变得的日益拥挤。
中都人口不下两百万!
这是史无前例的人口数量,尽管一栋栋三层左右的楼房取代的旧式的瓦房,为涌入的人口提供了足够的住宅,可即便是如此,几乎每一个来到中都的人都感觉到城市的拥挤。城市在不断的扩大,但是交通工具却受到种种限制。公共马车、私人马车、有轨马力,在拥挤的街道上挤撞着,几乎每天,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层出不穷。
几乎每一个人都在渴望着需要新的交通工具!
从兴乾二十五年,类似的呼吁就出现在中都、南京、广州以及天津等大城市的报纸上。
把铁路修到城市之中!
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铁路,投向了火车,可是火车如何在城市中运行?尽管有人研究了小型的蒸汽机车,试图将机车与有轨马车结合在一起,但这种尝试却因为街道的拥挤而化为泡影。
为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内部的交通现状,就必须得到改善。人们需要有比狭窄的街道所能提供的更好的运输工具。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刚刚从南京的钟山书院毕业的青年人提出了野心勃勃的方案——在中都的地下设计一条铁路,通过铁路相连,可以让人们能从更远的地方赶至市内,在地下避开地面的拥挤。而交通方便了,意味着人们可以住的更远的,人们就可以拥有更好的居住空间,生活的品质也会因此而改善。
这位个刚刚毕业的年青人,为此开始了他的奔走,想获得各个方面的同意。如果只是普通年青人的话,他的呼吁也许会被忽视,这个年青人有着极为特殊的身份。
“所有人都说,因为家父是皇家铁路公司的第一任总经理,兄长是工部侍郎,所以顺天府才会同意修建地下铁路的请求,可实际上,根本就是胡扯!”
面对到访的这几个俄罗斯使节,张廷玉的语气中尽是不满,不过只有二十几岁的他,显然不愿意把这一切“归功于”父兄。
“顺天府之所以同意我的请求,是因为如果中都的交通问题不解决,这个城市就会陷入衰退。交通问题早成了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
把事情简而化之的张廷玉并没有说他用了2年的时间,花费了全部的业余时间和几乎全部的薪水,对中都进行的一次全方面的调查,正是他的调查报告说服了顺天府。根据他的统计了在上午8点到下午8点之间进出中都的人流,结果令人吃惊:每天有20万人进入中都!他们大都是依靠步行穿梭于不同的街道之间。除此之外,公共马车是中都最主要的交通工具,5000辆马车运载了4.5万名乘客,相比之下,只有3.2万人乘坐火车进入中都,另外还有3万人选择乘坐自己的私家马车或者出租马车进城——许多富人拥有自己的马车,这进一步造成了城市的拥堵——在狭小的马路上人头攒动,每逢马车通过,整条马路就会被堵得水泄不通。
马车造成的另一个麻烦在于,随着马车的数量增加,每年中都要处理几十万吨马粪,这些东西实际上一文不值,卖给农民当肥料的价格每吨只值不到一百文钱。
正是他的调查报告说服顺天府,同样也说了银行——每天20万人进出中都,意味着巨额的利益。
最终,银行界的推动下,张廷玉努力没有白费,中都的地下铁路工程得到了朝廷的批准,不过作为推动者和发明者的他,并没有成为总工程师,毕竟,他还太过年青。
但是这并不妨碍中都推动中都的地铁工程,而现在地铁一号线,实际上就是一条沿着中都的中轴线——朱雀大街自北向南延伸的地铁线路。
在人群中的彼得,看着这个年岁与自己相当的年青人,眼里充满了佩服。
“工程师阁下,请问你是怎么想到地下铁路的?”
“很简单,老鼠给我的启示。”
张廷玉得意的说,
“在学校的时候,我就一直研究如何把铁路引进城市,成为城区内的交通工具,但是有很多问题都无法解决,那时候我甚至想过把铁路放到一个玻璃罩所保护,形成一个拱廊,这样避开拥挤的人流,可这并不现实,毕竟道路上没有宽敞的地方供我那么做,有一次,我在半夜起床上卫生间,发现墙角边有一个老鼠洞,而且一直通到墙外,有一只老鼠正在洞里跑进跑出。我的心里突然迸发出一个想法。要是火车开进城市,虽无法在地面上跑,但能不能让它转入地下行驶呢?然后,一切都很简单,在“让火车入地”是一个可行的设想后,我就开始了游说工作,似乎一切都很顺利……”
张廷玉的语气显得有些得意,他确实有足够的理由得意,尽管他否认家庭的原因,但是内心深处他很清楚,如果没有家庭的原因,他没有办法见到那些银行的高级官员,没有银行的支持,这个大胆的“狂想”,就不会成为现实。
随后张廷玉便带着这几个异国的客人到了工地之中,站在地面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数百名工人正在地下挖掘着。
“你们看与普通的铁路工地不同,工人们要从地面向下挖掘一条10寻(米)宽、6寻深的大壕沟,然后用砖加固沟壁,再搭成拱形的砖顶,然后将土回填,在地面上重建道路,我们选择朱雀大街的原因是,这条街道是大明最宽的街道,它的宽度达到50寻,其中间有12寻宽的“散步道”,也就是街心的绿地,这种散步道的设计是非常有特色的,即分隔了车流,在车流量继续增加时,保证了道路的可调整空间。而这次工程,也是和街道的拓宽一同进行的。”
在张廷玉的解释中,彼得等人站在上面可以清楚的看到地下正在施工的工人,在几千个工人的努力下,这条长达25里的地下铁路已经显现了雏形,继续往前走的时候,他们从一旁的运土坡道,到达了一段已经基本完工的地铁内部,置身于高 5.2寻、宽 8.8寻的地铁隧道中,彼得可以看到一道道光柱透过阳光照进隧道内。
“工程师阁下,那些光亮是怎么照进来的?”
看了眼这个身材高大,但却好奇心十足的俄国军人,张廷玉解释道。
“是通风孔,尽管将来地铁内的机车要用无烟煤,可是仍然还会产生不少烟雾,所以为了把蒸汽机车排出的浓烟引出地下,所以要事先留出通风孔,这些通风孔既可以保证烟雾排出,也能够让空气进入隧道,只有这样才能让地铁内不至于烟雾缭绕。”
其实在在修建这条世界上谁也没见过的地下铁路的时候,中都以至于大明许多地方的报纸,都对它心怀狐疑,甚至对它进行了各种挖苦:比如地道会不会塌下来,旅客会不会被火车喷出的浓烟毒死之类。而且由于这条地铁运行后的资金回报如何,人们心里都没有底,因此投资商们十分谨慎,如果不是因为皇家成为了最大的投资商,面对种种质疑,也许有一些人甚至可能会撤资。唯一令人庆幸的是地铁在挖掘过程中虽然也遇到过一些诸如地下水之类的麻烦,但整体来说,工程的推行是非常顺利的。
置身于宽敞的地下隧道之中,彼得的心情变得有些异样,尽管他并不知道,一年后,即便是在地铁修通之前,作为大明官方报纸的《明报》仍然确信,中都的市民们绝不会乘坐地铁,他们相信即便是地铁建成,但由于其高昂的票价也难以运营下去。甚至人们认为地铁运行的空间是肮脏和黑暗的,遍地是老鼠,周围也会布满下水管道,他们不会为了通过这种烟雾缭绕的隧道,而放弃在清新环境下乘坐公共马车。”
事实上,很快当地铁投入使用之后,他就立即收到了百姓们的追捧,成为中都城内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而且它的盈利也远远超过普通铁路。
当然对于这一切,即便是作为设计者的张廷玉,也没有办法去预料。就像现在他甚至不知道。不急,已经被俄国人给盯上了。
几乎是在他刚刚像这些来自俄罗斯的客人们介绍完地下铁路的第一时间。就有人向他发出了邀请。
“什么去俄罗斯?去那里修建铁路?”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邀请,张廷玉显得有些诧异。不过片刻之后他又反问道。
“去俄罗斯修建铁路当然没有问题,但是你们知道修建铁路需要什么吗?每一里铁路都需要上万两银子,以俄罗斯的财力能够负担这一切吗?”
张廷玉的反问在场的俄罗斯人无不是陷入了沉默。甚至彼得同样也是如此。在俄罗斯的时候他就听说过一个说法,铁路是用白银铺就的。
现在俄罗斯的财力。能够负担起修建一条铁路的开支吗?
就在这时张廷玉的一句话却让他又一次看到了希望。
“也许你们可以考虑一下在大明申请贷款,利用大明的贷款修建铁路。”
(https://www.xddxs.net/read/2721431/509667587.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