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冰风森林(二十)
“好好……停下!停下!安德烈.伊万诺维奇!我让你停下!你聋了吗!停下!!再不停下,老子砸烂你的狗头!!”
带着皮帽的战车排长拿着随身携带的铁锤猛砸侧面装甲,刷这白底褐条纹迷彩油漆的金属发出打铁铺一样的声音,终于注意到外面动静的车长急忙双脚猛踹驾驶员的肩膀,心领神会的驾驶员掏出别在后腰上的铁锤对准换挡杆砸了过去。铛铛铛!退档完毕的钢铁巨兽发出一阵尖利的金属摩擦声,缓缓停了下来。
战车排长攀着铆接在车体外侧的钢架梯登上了战车顶部,冲着打开的出入舱盖就是一通乱骂,秉持公国军队历史悠久的爆粗口文化,各种遣词用句都是连乡下小酒馆都听不到的粗鄙之语。总算前来旁观的大人们距离足够远,不然排长大人少不了要吃一顿排头。
且不管那位排长是怎么修理自己部下的,聚在一起围观的大人们倒是显得兴致勃勃,对这些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抵达前线的钢铁巨兽们评头论足。
“该怎么说呢……履带式马桶?”
“自走茅厕?”
“可潜水的便器?”
“先生们,那是可靠的同志。”
勃鲁西洛夫骑兵中将打断了同僚们的讨论,中将大人差一点就没忍住,对准那些不知道装了些什么玩意儿的马鹿脑袋敲了下去。什么茅厕、马桶、便器,这些下流胚每天在想什么呢?只会从外表来判断事物的价值吗?难怪这仗打到现在都还没结束!
其实勃鲁西洛夫阁下对他的同僚有些过于苛责了,尽管他们确实是一群只会从外表来判断事物价值的官僚,从个人生活简历来看,也确实是一堆下流胚和两足步行自走炮。但他们对骑兵中将视若珍宝的公国重战车的评价并没有偏见和错误。
不管是谁来评价,那就是一堆高大、拥有宽幅履带和厚重装甲、安装了一门152㎜重榴弹炮的……行走茅厕。
看到这里,狂呼“KV-2”和“152真理教”的朋友们先请消停一下。这可不是那款红色帝国经典重型战车,而是由瓦西里.德米特里耶维奇.门捷列夫工程师设计的,几乎和鼠式超重型战车一样重,装甲厚度也相差无几,火力更是不遑多让的……巨型全金属履带式茅厕。
任何一名非公国的工程师都会指出,这种硕大无朋的巨兽只适合两种地方——工程师的绘图板上,军事题材画家的画布上。如果非要加入第三个地方,那么就只能勉为其难的把博物馆算上。在这三处之外,没有这种大块头的生存空间。
这不是偏见或歧视,而是单纯的事实。
公国的思维,特别是公国技术人员的思维总是显得与众不同。考虑到他们的生活环境,这又让人感到释然。冰天雪地的环境令人忧郁,却也酝酿出不断积累、等待爆发的澎湃激情。所以疯狂的想象力从来都是公国各种族——尤其是熊族——不可或缺的元素。当今的时代正是科学技术持续进步,各国明里暗里积极备战的特殊时期。当“疯狂的想象力”与“军事技术进步的诉求”相互碰撞时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公国工程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便是门捷列夫超重型战车,一款用来为公国军队披荆斩棘,一路碾过边境蛮荒地带的沼泽、泥潭、灌木、森林、堑壕、阵地、敌军士兵……将眼前的一切全部碾碎,直至兵临亚尔夫海姆城下的“陆地巡洋舰”。
公国军方的思路其实很简单,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追赶帝国军的过程中,靠复制帝国军的发展模式注定只能跟在别人背后吃灰。要想在下一场大战中生存下来,甚至赢得战争胜利,有必要进行一些不同寻常的尝试,以“不走寻常路”的方式实现对帝国军的弯道超车。“陆地巡洋舰”项目正是这种尝试的成果之一。
把海上的战列舰搬到陆地上——这原本就是战车的起源。试图打造巨大的超重型战车也不是公国一家的独创,用一款拥有良好防护和多重火力配备的机动装甲车辆去碾压敌军士兵和防御体系一直是各国军方和工程师寻求实现的目标。向来以理智与现实主义闻名的帝国战车设计师们在早期也非常沉迷超重型战车和多炮塔设计,甚至一度出现了P-1000这种真正意义上的“陆地巡洋舰”。公国工程师们脑子里的想法其实和外国同行是一样的,只是他们特殊的审美观和想象力让他们搞出来的东西比较……特别,仅此而已。
门捷列夫战车名为战车,从其设计特点和使用定位来看,称之为自行火炮或突击炮更合适些。这款战车采用固定战斗室设计,全长11.8公尺,宽3.4公尺,高3.3公尺,看上去像是一块四四方方的黑列巴,涂上冬季森林迷彩涂装后就像个大型野战厕所。前装甲厚120㎜,侧后装甲均为100㎜,战车前方安装一门海军制造的长身管152㎜舰炮,车体顶部安装有一个高耸的旋转机枪塔,搭载三挺机枪,用于防御靠近战车的敌军步兵。
显然,这款武器的主要目标并不是用来充当装甲突击集群矛头先锋的。其令人瞠目结舌的重量(173.2吨,直追鼠式的188吨)、羸弱的动力(250马力的电动机)、理念先进但问题重重的液气悬挂、庞大的人员编制(除了标配的车长、驾驶员、炮长、装填手、机枪操作员之外还有负责车辆保养和抢修的技术员、魔法师,一辆门捷列夫战车最多要塞进去半个排)——这些特质决定这款战斗车辆不可能用于任何快速突破的任务。但其厚甲重炮的配置赋予了其除了充当自行火炮之外还可以充当“阵地突破战车”的特性,这正是眼下公国军所急需的。
“重炮、步兵突击队、重型战车——这些将是为我军打开突破口有的可靠同志,只要没了可以依托的工事,拉普兰的鼠辈也就到此为止了吧。”
勃鲁西洛夫骑兵中将仰望着威风凛凛的巨型战车,一脸陶醉和满足的表情。
也难怪这位面相冷峻的将军会有这样少见的感情流露,身为公国军制改革和装备发展的提倡者和身体力行者,眼前的装备和配置距离他的理想形态还有相当的距离,开战以来公国军的表现也很难算得上令人满意。但面对理想中的构图一步步接近现实,任何人都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期望,些许失态也在容许范围之内。
“我们还需要更多更好的战车,它们不必像帝国制战车那样性能优越,但性能够用,便于生产,庞大的数量和冲击力足以摧毁一切敌人!”
骑兵中将抚摸着冰冷的钢铁,脸上露出慈爱的神情,仿佛怀抱婴儿的母亲。
“当军制改革完成之后,就算是帝国也将在我军的滚滚钢铁洪流面前颤抖。”
勃鲁西洛夫骑兵中将从来不是一个浮夸的人,也没有妄想症的病史。此刻所言所语也不是处于恍惚状态下的呓语。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其依据。
在见识过亚尔夫海姆防卫军一举放倒查理曼的旋转门作战后,各国军事专家都将帝国式闪击战奉为大兵团机动作战的精科玉律。几乎所有国家都在根据自身国情发展机械化部队,制定相关学说,改革制度,研发需要的装备。公国也不例外,其学术成果便是以勃鲁西洛夫骑兵中将的军官团正在逐步探索和完善的大纵深突击战术。
由于世界各国都是以帝国军为模板,很多时候可以从各国正在研究完善的机械化作战理论上发现不少似曾相识的东西。公国军的大纵深作战理论某种程度就是闪电战的公国加强版,即依托公国军的庞大规模,以无穷无尽的人力资源和装备为基础,发起一场不断对敌军纵深推进的大规模闪电战。
不同于受制于军队规模和后备兵员,撑死只能通过详细规划和支援,进行一到两次战役战术规模闪电战的亚尔夫海姆防卫军。按照勃鲁西洛夫骑兵中将的构想,公国军会一次投入五至六倍于帝国军战役集群的装甲力量。然后把这些装甲部队分成几个集群,每一个都有和帝国军主力集群相当甚至超过的战斗力,依序投入战斗。
第一个集群用于突破防线,打开突破口后便不再前进,配合步兵部队巩固缺口,防止敌军反击重新堵住突破口。第二个集群快速通过突破口,向第二道防线突击,然后重复第一集群的工作,接着是第三、第四、第五……一直到投入战略预备队为止。
理论上来讲,连续不断的装甲突击波会彻底打乱甚至摧毁敌军的指挥和后勤系统,导致整个战区的敌军失去统一指挥和补给。最终被占据绝对兵力优势的公国军分割包围,彻底歼灭。
以上是大致的概念轮廓,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包括通信指挥、诸兵种合成协同、空地协同、装步炮相互配合……等等一大堆问题需要解决。更重要的是当前的公国军缺少能使用这种战术的力量和物质条件。不过勃鲁西洛夫阁下相信,只要赢下这场战争,公国的经济就能步入正轨,之后的军制改革也将驶入快车道。
一想到美好的未来,小小的激动一下有什么不可以呢?
在场的大小军官都懂这个道理,也都非常的知情识趣。没有谁想要在这种时候跳出来干煞风景倒胃口的蠢事。
不过,他们的对手,那位来自帝国的“不败魔术师”并不是这么想的。
随着一个通信兵将一份简报交到勃鲁西洛夫骑兵中将的手里,原本欢欣鼓舞的神情迅速从这位阁下的脸上褪去,一种充满危险气息的阴沉气息迅速在他脸上积累、沉淀,最终如同火山一样爆发了。
“那群海军的白痴在干什么?!他们都在睡觉吗!!”
伴随着激愤的怒骂,被揉成一团的简报重重砸在坚硬的冻土上,一旁的副官疑惑地捡起纸团,在一群同样迷惑的军官的簇拥下,副官打开了纸团,小声念了出来。
“本日上午八时十三分,多个转运站点遭到拉普兰军浮空舰队突袭,昨日运抵等待转运的重型炮弹近一半被摧毁,受弹药爆炸波及,正在卸货的‘自动推进火炮’零配件有七成损毁,剩下的尚在抢救中——”
过了几秒,公国军陆军军官对海军系统的精彩谩骂充斥着拉普兰浅灰色的天空。
(https://www.xddxs.net/read/2718173/492133624.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