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叶昭之威
建安七年后半年的时候,并州北部,弹汗山以西,阴山以东,鲜卑人的部落联盟发生内乱。
当初叶昭给部落联盟定下的制度,就是一种狼制度,通过不断劫掠和抢夺其他草原部落的资源,来壮大自身。
但鲜卑灭亡了,魁头、轲比能、步度根一死,剩下的小部落在建安七年这一年的时间里,被部落联盟瓜分了个干净。
然后没有了劫掠对象的部落联盟,终于将矛头对向自己人。
至于将矛头指向汉人,他们不敢,一来徐荣镇守并州,军威强盛,二来他们也需要通过汉人的坊市将劫掠来的人口、牛羊消化,换取生存资源,当然,也有人看出了这种策略的弊端,等部落联盟打的差不多的时候,他们连劫掠的方向都没有了。
只是叶昭利用两年的时间,养成了这些人不劳而获的习惯,哪怕是饮鸩止渴,他们也不愿意恢复以往那种苦哈哈一般的放牧生涯,所以从盐泽到阴山一带,在建安七年后半年的时间里,基本都是在战火中渡过。
而对于这种事,在叶昭的授意下,只要不威胁到汉人,徐荣是不会管的,甚至还会暗中推波助澜,这就导致部落联盟四十多个部落,在半年的时间里,锐减到六个。
而相应的,叶昭这边多了十六万的女人和儿童,还有多达三万的矿奴。
建安七年冬,持续了半年之久的混战落下了帷幕,不是他们不想打了,而是徐荣突然出兵,在仅存的七个部落头人不解的目光中,帮他们戴上了镣铐,仅存的两万多鲜卑男子被送去了张掖,成为矿奴,其余人口尽被前往并州、西凉、关中各地。
至此,偌大鲜卑族,就这样在天下诸侯瞠目结舌的关注下,被叶昭生生的玩儿没了。
同时,叶昭又在张掖加派了两万兵马,负责镇压那些矿奴,饮鸩止渴的代价,也显露出来了,这些矿奴,只要叶昭不倒,这辈子,就只能为叶昭挖矿,一直到累死在矿坑之中。
也是在这个时候,张掖属国居延向叶昭献上降表,表示愿意归附。
这是自当年班定远之后,第一个主动向大汉献上降表,愿意无条件称臣的属国,也代表着叶昭对西域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
虽然居延只是个一城之国,简单来说,就是只有一座城池的国家,但张掖的无条件投降,也代表着叶昭对西域的控制力在一步步加强。
叶昭命居延王举家迁徙入长安,以亭侯之禄待之,同时将居延设为县,归属张掖郡之下,不再有居延属国之称。
其实居延王的归附并不难理解,南边是大汉,往西是西部鲜卑,叶昭灭掉的只是中部鲜卑,西部鲜卑虽然不如中部鲜卑强盛,但也有十多万人口,控弦之士便有五万之多,年年向居延勒索粮草财富还有女人。
居延只有一城之地,人口也不过万人,连万户都达不到,在大汉,属于中等偏下的城池。
匈奴被屠了,中部鲜卑也被灭了,本就根大汉没多少关系的西部鲜卑不想招惹叶昭这个煞星,所以在阴山被汉军占据兵设立了城寨之后,西部鲜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北迁。
惹不起大汉,那周围这一带的西域诸国就倒霉了。
居延夹在西部鲜卑和北匈奴以及大汉之间,大汉倒是没跟他们收税,但西部鲜卑和北匈奴可不一样,每年种下的粮食和牛羊都要交出一大半,还要给西部鲜卑和北匈奴各进献一百名居延美女。
先不说居延在这样高的赋税下面,能支撑几年,单是那些鲜卑人和北匈奴人时不时地跑来打秋风,上个月,一个西部鲜卑的头人更是把居延王的王妃给睡了,睡了还不止,之后更将其残忍的杀害。
再窝囊的男人,遇到这种事情,也很难忍下去,更何况居延王再怎么说,也是一城之主,怒火窜起之后,直接命人将当天在居延城的所有鲜卑人和匈奴人一起给屠了。
居延人自然是人人叫好,但冷静下来的居延王很清楚,自己是不可能承受得住来自西部鲜卑和北匈奴的怒火的,因此干脆向大汉称臣,城池也不要了,直接接受了叶昭的所有条件,献出居延城所有权,举家迁居长安。
白给的城池,叶昭没理由不要,至于西部鲜卑和北匈奴,如今正好是关中那些精力旺盛的军队无处发泄的时候,若他们真敢来,叶昭不介意花些时间跟西部鲜卑还有北匈奴好好玩儿玩儿,是以毫不犹豫的接受了居延的归顺,直接点了几名长安书院刚刚毕业的学子前往居延城接手居延城。
新任的居延守将是赵统,也是赵云的长子,赵云还没投奔叶昭的时候就已经出生,后来赵云投了叶昭,举家跟随叶昭入了汉中,后来成/都书院成立,赵统也到了治学的年龄,便被赵云送进了书院,成绩不算顶尖,却也中规中矩,一身武艺得了赵云真传,倒是不错。
而居延县令,名为王仁,是一名农家子弟,属于专精人才,最擅长的就是治理。
两人年纪差不多大,都想干一番业绩,一个想要给父亲看,一个要光耀门楣,所以一上任,就积极统筹,安稳民心,训练军队,等着大干一场。
北匈奴和西部鲜卑也确实来了,就当两人以为会有一场大战的时候,却愕然的发现,西部鲜卑和北匈奴在看到居延城头的大汉王旗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撤兵。
两边加起来四五千号人,一箭没放,气势汹汹而来,走的却十分干脆,让已经准备好大战一场的赵统和王仁有些反应不过来,这些人究竟是来干嘛的?
虽然这一仗,让王仁和赵统有些意外,但对于居延百姓来说,这是第一次见识到汉家天威的恐怖,往日里极尽嚣张的鲜卑人跟匈奴人,看到汉家王旗,竟然连屁都不敢放一个,而最重要的是,居延城如今彻底成了汉家城池,他们以后也是汉民了,不用再像以前一样胆战心惊的过日子了。
不少居延百姓,丝毫没有亡国的悲哀,反而万分感激居延王献城,将他们带向光明。
而居延王的主动归降,可不只是一座城池那么简单,日勒、删丹、氏池、屋兰这些都是张掖治地,但这些年随着汉室对张掖掌控的不断衰弱,敦煌、酒泉、张掖的蜀地纷纷自立称国,名存实亡,如今眼见大汉声威重现,加上居延王的带头作用,一个个纷纷上表称臣,愿意献出城池,重归大汉治下。
这些地方昔日都是汉家疆土,百姓也多有汉家血统,文化也是汉家文化演化而来,如今重归大汉,融合上,难度不大。
一个居延王的主动归附,带来的却是张掖一下子从之前的光杆司令多了七八个城池,这些城池,只要经营得当,足矣养活华雄的西域都护府,而不必叶昭这边每年耗费大量人力去运送粮草,自然也令叶昭麾下不少对重建西域都护府迟反对意见的官员闭上了嘴巴。
杠杆车也因为张掖稳固的缘故,派上了用场,首先开始大规模用的,却并非军队,而是往来西域的商贩。
这种东西,可以节省大量的马力,而且速度也不比靠马托运差多少,在叶昭外放出一百辆试用版之后,便被商贩们购买一空,而后便是朝廷的大批商队开始利用这杠杆车向西域运送大量的货物,同时从西域带回来各国土产销往叶昭治下的各州。
除了稳定性差以外,比如转向困难,空间不足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实验数据送上来,不断给改良,神工营陆续推出改良版售卖给商贩试用。
让叶昭意外的是,马良曾设计出类似轨道的东西,来解决稳定性差的问题,不过限于如今材料的问题,没有足够坚实的材料能够大量制作木轨,木质轨道也不能长时间使用,至于用铁,造价太贵,而且这么长的距离,容易丢失,最终这个方案被打掉了,而后马均又以一些布帛塞上一些絮包裹车轮,以此来减震,虽然效果不佳,但总归是有些效果的,之后马均更是建议叶昭以水泥铺设一条贯通长安和张掖之间的水泥路。
毕竟如今叶昭治下的水泥技术已经成熟,造价不高,用工也并不费事,虽然很容易裂,但定期修整便可,只要路面足够宽敞,一旦建成,就算不用飞舟,从长安前往张掖,也用不了几天,对于叶昭控制西域有着很大的作用。
毕竟飞舟虽然便捷,但一来总是存在风险,二来来回一趟所需要消耗的火油可不是个小数目,通用性上来说,绝对不如铺设水泥路实用。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马均在得了叶昭点头之后,带人将校场的地面用水泥铺过以后,试行杠杆车,包裹了布絮的车轮在土地上行走困难和费力,但在水泥路上却行走如风,也证实了马均的这个想法,叶昭见状也点头答应,不过这上千里的水泥路,想要修好可不容易,叶昭让神工营去雇佣人手,同时又命人在农闲之时,拨款招募百姓在各城之间建造水泥路,以此来加快各城之间的运输效果。
同时被改良过几次的杠杆车,也开始投入大量生产,使用杠杆车,也被列入叶昭麾下军队必须掌控的一项技能。
(https://www.xddxs.net/read/2704316/415887521.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