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十三章 人才的流失
当侯长发这些人第一次进入北方工业集团的车间里时,他们仿佛进入了一个未来世界,先进的机床、干净的工作环境,还有那些工人娴熟如同艺术的操作手法,让他们仿佛是在梦中,与此同时心里都有了种即卑微又骄傲的情绪。
卑微是觉得自己以前如同无知的弱智患者,几天前他们还抱着视死如归的念头买下了工厂,认为这件事有可能成为自己一生中最悲惨的一个选择。
但在真正了解到北方工业集团的强大后才发现自己真的是落后太多了,跟着对方会赔钱吗?有这么强大的技术做支撑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有了这样的想法他们自然又骄傲起来,这视死如归的一次抉择变成了他们平生中最得意之举。
什么叫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们现在就是这样的感觉,而且柳暗花明之后不是一个小村庄,而是一座金矿。
侯长发等四十三人买下了五家工厂,他们都在工商部门的帮助下签署了股权分配方案,谁是大股东谁是小股东都要分配好,大股东除了是能力最强最服众的外,还得承担更多的责任。
除了这四十三位“股东”以外就没有其他工人愿意放弃自己的“公职”身份了,这很正常,既然放弃公职身份不如当个股东,谁会还做个工人呢?
所以未来一段时间里,他们这些股东干的事情就是在一线干活,好在这些人本就是工人出身,对操作机床是家常便饭,要是让他们去管理一帮人干活反倒是不习惯。
他们的培训工作刘琅交给了自己的五名员工,其中三名员工还和他们中的一些人认识,两年前大家都是朋友,想不到两年后之间的差距变得这么大。
进入到五月份,北方工业集团第一批刀具正式出厂,包装的活交给了阜城本地的一家包装厂,这家厂子不是私人企业,属于街道办厂,厂长是刘东来的一个朋友,叫做刘振才,手下有十几个人,平时也没什么活儿。
现在一下子来了两万件刀具,他一个人干不了,于是刘琅又把买下塑料厂的那几个人找来,让他们联合起来完成这项工作,刘振才也很有脑瓜,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然后又向阜城市政府提出私有化申请。
这家半死不活的小厂瞬间就成了他个人企业了,不过他得先拿出两万块钱出来购买设备,因为这些设备都是最近五年才购进的,不属于三十年以上的老旧设备,但两万块钱也是很便宜了。
塑料厂的几个人想不到短短半个月就有了生计,厂子里的设备可以生产塑料,当然,规格要按照北方工业集团的标准,这难不倒他们,只要改造一下设备就能实现。
两万件刀具包装就能赚一万块多钱,分到每个人身上也有六百多块钱,以前他们每个月工资就二百多块钱,现在一个月就赚了六百多,一年下来估计能赚六千多,比得上他们以前两年时间,赚钱一下子变得如此容易了,这就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北方工业集团一下子忙碌起来,让刘琅有些吃不消,王振东和他的经理团队们管理是一把好手,什么销售、后勤都做的井井有条,刘琅只提出自己的想法他们就会遵照执行,根本不用刘琅操心,但是他们不懂技术,陈伟他们懂,可是毕竟不是北方工业集团的员工,如今他们也要兼顾华夏工业科技那边,不可能经常在阜城,所以很多事都是刘琅亲自张罗,时间长了体力上就有些吃不消。
再过一个月吧,一个月后自己宿舍的三员干将,杜松、林海与何涛就会从西德、岛国和美国毕业回来了,到时候他们就是主管技术的三位副总,那时刘琅就会轻松了。
三位舍友要到六月份才能毕业,刘琅对他们是盼星星盼月亮一样。
在九十年代,公派留学生绝对是世间罕有,每一个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几年,每年全国的高校加起来也就一百多人获得公派留学到国外优等高校的机会,华夏大学二十多人,首都大学也有二十多人,其他大学加起来一百多人。
不是国家不想多派人,而是国外的高校觉得中国教育水平很低,认为毕业生没有能力直接进入他们的学校。
华夏大学和首都大学是国内最顶尖的学校才获得了几个专业的资格,至于说其他一些高校,可能每个学校能有一两个名额就不错了。
当然,如刘琅那样直接跑到斯坦福通过单独招生获得资格没有任何问题,只是这种方式太过“极端”了,整个世界一年下来也就三四个人参加单独招生考试,至于能否通过就更是没谱了,起码刘琅在斯坦福上学的那两年中没有第二个。
国外的教育,尤其是欧美这些发达国家的大学教育水平的确要强过国内,特别是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科,无论是从基础理论还是试验水平来说,中国和国外还无法相提并论。
所以很多留学生到了国外就不会再回来了,如果是普通人也就算了,但这些公派留学生都是国家的宝贝,在国内就是最顶尖的学生,他们有着更高的理想,到了国外也是勤奋好学,华人的学习水平要高于同级别学生的平均水平,也就算说,他们在国外也是一群优秀的群体。
这样一群优秀的群体当然会引起重视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国家希望他们学成回国为国效力,所依仗的手段就是道德上的约束,没有相应的举措,而国外就不同了,他们许下各种福利,对于普通人来说,怎么选择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国家高校五年前和国外学校建立了培养合作关系,五年时间派出了七百多名公派留学生,毕业的学生也超过了三百人,可是能回国效力的一半都没有,剩下的一半都留在了国外。
国家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是吓唬吓唬,比如告诉对方:你再不回来我就找你家长呀!
这种方式没有任何作用,国家当然也不会真的去这么做,到最后也就是不了了之。
这些年国家人才流失了很多,不仅仅只是学生,还有一些学者,他们在国内其实已经有了些许名气,只是因为收入不高,另外国外的一些组织也偷偷的“挖墙脚”,不管我有用没用,只有对中国有用的人才就挖过来。
(https://www.xddxs.net/read/2690932/457828668.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