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节慷慨陈词
我看效果不错,王公大臣们不再嫌弃我人微言轻,都洗耳恭听,大受鼓舞之下,继续滔滔不绝,口如悬河的在金碧辉煌大殿之上,在众目睽睽中肆无忌惮的说起来:“第三,小人想谈谈我们大宋官员的俸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当务之急,不得不谈。自从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宋制禄之厚中称,宋朝官员俸禄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之后,大家都认为我们宋朝官员俸禄最高,他们都说历代官吏俸禄之厚莫过于我们大宋,其实我们大宋开国后直到先皇元符年间,官员平均工资只相当于盛唐官员的五分之一,还经常不能发足。等《澶渊之盟》签定后,从大中祥符二年起,终于各级官员开始大涨工资,大宋的工资制度,也就基本确立下来。分为正俸,加俸,职田三类,也就是基本工资加各种奖金补贴,不过我们大宋还有个叫做省陌的惯例,也就是说,到手的工资只会发标定的百分之七十七,而且到手的工资也并不全发钱,二分现钱,一分折支,这样算起来,钱就更少。
确实我们大宋的绝大部分官员听上去很富裕,看起来也不少,但真正落到实处,却所剩无几,所以大部分朝廷官员其实很穷。我们可以看看一些名人名言,比如先皇时期的杨亿自称曾糊口之不及,汉臣饿且欲死,难免侏儒之嗤,李宗谔禄廪不足以给婚嫁,王旦前后资借之甚多。杨亿还贵为知制诰,李宗谔还高居翰林学士之位都自顾不暇,下层官员就更惨不忍睹,放眼望去,有穷得与妻采野蔬杂米为薄粥以疗饥,欲去官卖药的,有亲属多贫,不能赡养,闻岭南物贱,因求其官的,有死后家人贫不能归,乳妪挟二子行丐于市的,有卖女儿以为归葬计,数不胜数,比比皆是,不可计数。即使做到宰执,也不能保证子女生活无忧,晏殊之子晏几道就过得十分清贫,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吕夷简为相时意气风发,儿子照样缺钱花,还不得不沦落到变卖宅院到地步。为什么宋朝的官员这么穷?养家糊口都困难?”大家脸上一脸莫衷一是,不知所云的感觉,特别是朝廷上还有些大人面面相觑到看着我,不知道我从何而之他们的这些家庭隐私。
我继续声如洪钟的说:“那么大家知道吗?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首先在于我们大宋提出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提倡科举考试后,门阀政治转向官僚政治,大批寒门之士走进仕途。凡事有利必有弊,虽然许多出生贫寒之士,出官为相,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了自己,甚至家族的命运。但是相比之下前朝官员多出身门阀士族,衣食无忧,有家底,无须靠俸禄养家糊口,现在官员却普遍家底薄,家庭负担非常重,即使收入不菲,也经不起这么多人分。宋朝之前的官员,是官二代富二代,不指望靠工资过日子。而宋朝的官员是典型的凤凰男,一个人挣钱家人一起花。其次和大宋待选制度有关。同一个职位,与几个人相关,人浮于事。还要安排几年一考,只有通过考核后再给你安排下一个工作,待阙的时间一般还比较长,王安石就称盖七六年而后得三年之禄。也就是说,九年中其他六年闲着没钱。再次是我们大宋无论俸禄还是物价都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根据经济发展,而有所变化的,总体来说,俸禄的涨幅跟不上物价的涨幅。
如果说历史上备受争议的国策,毋庸置疑就是我们的宋朝的高薪养廉国策,它看上去很美,其实问题多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特别是这种政策下的大宋朝廷的高级官员和底层公务员的差距非常悬殊。不同级别官员,贫富差距天壤之别,冰火两重天,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以只有极少数,极个别的中央宰相级别官员拿着巨额高薪,而大部分基层官员其实清苦无比,比如县令一级,大县的县令基本工资也就不过20贯银子,当然基层官员的补贴也很丰厚,但官员任职,拖儿带女,养老扶幼,经济负担重,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无以为继。”
我继续振振有词的说:“对了,小人手里有张大宋各个官职的对应俸禄表格,大家可以仔细看看。”大家都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的看起来。
我一边指着图,一遍娓娓而谈:“我们看看以下表格就可以窥豹一斑,宰执的薪俸确实高,而且除了每月300贯的料钱,各种赏赐也都是其他官员所难以匹及,望其项背的。所以,大宋宰相的薪俸水平高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细细再来看个仔细,一品宰相月俸有300贯,禄粟100~150石,绫、绢、棉、罗若干,还包括百名仆人的衣粮以及薪篙炭盐等各种杂费,以及其他名目繁多的补助,这些换算出薪饷价格不菲。各种补贴,如餐钱(餐饮补贴)、薪炭钱(燃料补贴)、刍粟(养马补贴)、傔人衣粮(保姆补贴),以及“养廉钱”(职田租金)等,真是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精神为之一振呀,这些加起来不会少于600贯,另外逢年过节,皇家祭祀,还可获得赏赐,包括金银绢缎等,折合成现金也颇为丰厚,比一年的俸禄还要高。特别是三年一次的郊祀,赏赐规模最大,对国家财政和官员经济影响大。连宋朝知府(知州)的月薪——本俸、职钱加上公使钱(特别办公费)、职田租金及各种补贴,大概也有500贯上下,”我心中暗自合计了一下,这颗不得了,相当于年薪40万美元,跟美国总统的年薪都半斤八两,差不多了,可以说是古今罕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继续绘声绘色的说道:“接下来我们看看其他官员的薪俸水平,只有宰执和三司单纯依靠正俸能拿到100贯上,过比较体面的生活。即便是品级不高的地方官,一般也有四、五十贯的月俸,绢绫若干,仆人衣粮等,并且有政府补贴给地方官作为报酬的职田,这部分职田还是减免税收的,以责其廉节,防止贪赃枉法,其实就是变相发养廉银。这么看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生活得滋润。我们再降低标准,按每月30贯能勉强满足温饱看有多少人能够达到?从图表看要郎中这种五品官员以上才行。何忠礼先生在《宋代官吏的俸禄》中,引用了《长编》元祐元年的史料,京官自承务郎至朝议大夫凡二千八百余人,选人一万余人。何忠礼先生认为朝议大夫以上为正一品至从五品的大官,人数甚少,估计五品以上官员不到200人,合计全部文官共约13000余人。也就是说,在这13000余人中,只有不到200人能够依靠正俸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真是寥寥无几。当然,除了料钱之外,官员还会有其他的收入,衣赐,禄粟,各种各样的添支,以及郊祭赏赐。但这些收入是与官员的级别挂勾,品级越低拿到越少。
所以广大的低级朝廷官员就过得捉襟见肘,生活拮据,日子过得干巴巴,难以养家糊口,以县令到县簿这一级,俸禄约5~15贯,禄粟5~10石,可能会加上几倾职田,不过没有其他赏赐补贴。如王安石上过著名的奏章《上皇帝万言书》提到基层官员俸银微薄,州县官月俸七,八千钱,甚至有四,五千钱者,如不另谋些营生,难以苟阙家口,这些官员还要养妻儿老小佣人书童,艰难为生。”细观周围的王公大臣们,个个点头同意,一副若有所思,怅然若失的样子。
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所以说甚至底层官员就连我们大宋普通老百姓都不如。那么老百姓的的日收入又是多少呢?根据程民生《宋代物价研究》提供的案例,这本书写的非常精彩无此,头头是道,论证充分,有空各位大臣们可以看看,先睹为快。书上说大约人均收入在100文上下浮动,月入3贯左右。——北宋诗人张耒的一首诗写道山民为生最易足,一身生计资山木。负薪人市得百钱,归守妻儿蒸斗粟,山民卖柴每日可得100文;北宋淮西的佣工,力能以所工,日致百钱,以给炊烹,日收入100文;长江渔民卖鱼日不满百钱,妻儿三口穷相煎。朝飧已了夕不饱,空手归去芦湾眠,日收入也是100文左右;都昌县农妇为乡邻纺缉、漧濯、缝补、炊爨、扫除之役,日获数十百钱,悉以付姑,日收入100文左右。这是农村人日收入水平。舒州官营酒务的杂工,每名日支工食钱二百五十文省,日工资有200多文;饶州市民鲁四公,开食品店煮猪羊血为羹售人,以养妻子。日所得不能过二百钱,然安贫守分,日收入100多文,不到200文;吴中也有两名市民,同以鬻鳝为业,日赢三百钱,每人每日也有100多文的收入;沧州一妇人,幼年母病卧床,家无父兄,日卖果于市,得赢钱数十以养母”,每日收入则不到100文;比较有意思的是一个叫乐生的鄂人,任水鬻于市,得百钱即罢休。以其僦屋饮食之余,遨嬉于邸戏中。既归,又鼓笛以歌,日以为常,每天赚够100文,便不再做生意,回家吹笛唱歌。所以不管是当佣工,还是在城市做点小生意,我们大宋底层人的日收入基本上在“100文”这个水平线上下浮动。再需要考虑货币的购买力。在宋代维持一个人的基本温饱,每日需要20文。100文左右的日收入刚好能够养活一个五口人的家庭。宋朝是高收入加上高消费的时代。不过宋朝物价相对较高,这些钱基本也只能满足一家几口的日常开销,所以底层的官员连一般老百姓的都不如。
我继续说道:”如果我们仅看涨过工资的大宋高官的话,真是优厚到令全世界羡慕,枢密使级别的高官,基本工资月薪三百贯,心中暗想相当于人民币九万块,还有其他“加俸”“职田”这些多多益善的补贴收入,没有标准数额,官越大越多。知府都如此,宰相可想而知,不过凡事有利必有弊,高薪养廉还是有一定功效的,从公德方面,大部分大宋高官一生从不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刚直不阿,嫉恶如仇,政绩不错,口碑很高,有的出入为相三十载,不置私产,深受百姓赞誉和厚爱。但是从私下来说,我们大宋的这些名臣勋贵又有哪个不是挥金如土,风花雪月,纵享人生的富贵繁华呢?如果空洞的数据让大家不能直观的感受,那么我们再来说几个大宋的耳熟能详,如雷贯耳的名人,更能一见分明。
比如包拯,他当侍从官龙图阁直学士时候。根据嘉祐年间颁布的公务员薪水法规《嘉祐禄令》,龙图阁直学士每月有料钱,也就是我们说得基本俸禄,基本工资;每月还有若干杂七杂八的添支钱和餐钱,也就是补贴;另外每年春、冬两季还能领到一些衣赐,也就是布匹。所以包拯作为龙图阁直学士,每年有1656贯的货币收入,还有10匹绫、34匹绢、2匹罗和100两绵的实物收入。而后包拯大人鸿运登天,升官为权知开封府事,按《宋史·职官志》,包拯是开封府一把手,每月有30石月粮,其中包括15石米、15石麦。此外每月还有20捆(每捆13斤)柴禾、40捆干草、1500贯公使钱(朝廷发给包拯的可以由他随意支配的小金库)。另外作为外任藩府的高级地方官,朝廷划拨给包拯20顷职田,也就是2000亩耕地,允许他每年收租,并且无需纳粮。这2000亩耕地按每亩租米一石估算,每年也有2000石米的进项。再查《嘉祐禄令》,权知开封府事每月还有100贯的添支,每年冬天又发给15秤(每秤15斤)的木炭。包拯做权知开封府事,每年有19200贯的货币收入,还有240捆柴禾、480捆干草、15称木炭、180石小麦和2180石大米的实物收入。包拯一年的各项收入:20856贯铜钱、2180石大米、180石小麦、10匹绫、34匹绢、2匹罗、100两绵、15秤木炭、240捆柴禾、480捆干草。利用宋真宗熙宁二年时开封米价400文一石,麦价300文一石的相关物价数据,我们把包大人每年各项实物收入换成钱,加起来大致是1022贯。1022贯实物收入,加上20856贯货币收入,总共是21878贯。这就是包拯任职开封府时的年薪。工资外每月都有30石米粮补贴和1500贯公务开支补贴,他的职田每年还有2000石米的收益,这是多么高的收入呀!“
我心中暗想:“当时的21878贯是多少人民币呢?按照开封米价400文一石,宋朝一石是66公升,装米约100斤,按每斤两块五估算,能卖250元。所以不严格地讲,当时400文铜钱的购买力和现在25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是相仿的,每文铜钱折合人民币0.625元,每贯铜钱则折合625元,21878贯铜钱自然是1367万元,还加上优厚补贴,更是不可计数,天啦,大名鼎鼎,闻名遐迩的包大人居然这么有钱,回到现代社会,在福布斯排行榜都鼎鼎有名呢,如果我在其位,我肯定也是包拯第二,我肯定也是两袖清风,为民请愿,刚正不阿,我那么多钱,我还贪污受贿,徇私枉法干什么?”
我继续洋洋洒洒的说道:“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草根励志典型吕蒙正,从穷书生做到宰相,蒙正考取进士第一名,成为人见人爱的状元郎!此后,官运亨通,三次为相。此人天生是做宰相的料,心胸豁达,气度非凡。邵氏见闻录记载,吕蒙正还在卑微时,和洛阳龙门书院的温仲舒一起读书,有一天,行伊水上,见卖瓜者,意欲得之,但是手里没有钱,刚好卖瓜的人不小心掉了一只在地上,吕蒙怅然,捡起来吃了。等他做了宰相以后,买下了洛阳城东南面向伊水的一块地,建了一个亭子做纪念,名字叫”饐瓜亭。所以他吕文穆微时极贫,比贵盛,喜食鸡舌汤,每朝必用。一夕游花园,遥见墙角一高阜,以为山也,问左右曰:谁为之?对曰:此相公所杀鸡毛耳。吕讶曰:吾食鸡几何?乃有此。对曰:鸡一舌耳,相公一汤用几许舌?食汤凡几时?吕默然省悔,遂不复用。说吕蒙正少小贫困,等乌鸦变凤凰后,忒喜欢喝鸡舌汤。每天必来一碗。有一天,夕阳西下,在院子里溜圈儿,远远看见墙角有个高高隆起的东东,以为是个人造小山,就问下面的人:何人这么厉害,垒起一座山?”有人回答:这是您老人家吃鸡剩下的鸡毛山呀。吕丞相不懂说道,呜呀!我读书少,你表骗我,我才吃几只鸡?!下面人回答:老爷,一只鸡就一条好舌头,您一碗汤多少舌头呀,您每天都咕嘟咕嘟地喝呢。每天都喝鸡舌头汤,给你做碗汤就杀上百只鸡,试问哪个普通老百姓,哪个普通的底层官员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呢?
比如铁血抗辽名相寇准虽然名垂青史,万古长青,但他的另外一点,却为时人所指责,就是他生性豪奢,放浪形骸,奢靡浮华,铺张浪费,喜欢炫富、摆阔。同时代的宰相夏竦就不满的说寇准豪奢。他在个人生活上竭尽所能的追求新潮和时尚,喜好各种热闹非凡的歌舞和酒宴,寄情声色,天天晚上都要大摆豪华宴席。因为他不喜欢点油灯,所以家里喜欢用巨大的蜡烛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呼朋唤友,举办载歌载舞的宴会。所以寇准下令在其豪宅,他的豪宅如何我就不细说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上上下下都点上巨型蜡烛,亮的跟白天似的,甚至连厕所、马厩里也不例外。他家每天都要消费大量蜡烛,而众所周知蜡烛在当时对于老百姓而言是绝对的奢侈品,一般都是油灯照明,可他就是醉眠房间,也要让蜡烛燃到天亮,后来当寇准免官离开官邸后,继任者犹能看到厕所间堆满了残烛,滴滴都是民脂民膏啊,实在是触目惊心,不可直视。我突然想到宋朝时蜡烛是名贵的奢侈品,按现代社会的话可是要征收高昂的消费税的,那他不知要交多少个人所得税呢。而且寇准喜歌舞,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寇准很喜欢一种叫做柘枝大型舞蹈,宴请朋友,必重金礼聘一流的歌姬表演,不分白昼,通宵达旦,沉迷于此,被人送雅号“柘枝颠”。除了痴迷舞蹈外,寇准还喜欢喝酒,酒量惊人。南宋吴曾著《能改斋漫录》里就记录了寇准饮酒的故事,寇准请客,不论身份贵贱,只要能喝酒,必要与其比试一番,一次有人被逼喝醉后,患了病,寇准还不放过,结果那人妻子放出话来,要和寇准对簿公堂,寇准这才无奈作罢。
我心中暗想:“为什么寇准如此奢华,历史上对他如此尊崇呢,因为按照宋朝时国家高薪养廉的惯例,寇准的公务员合法收入完全能够享受优裕的生活,并没有贪赃枉法,至于他用名贵的蜡烛,闲暇之际欣赏歌舞,喜好宴请,嗜好杯中之物,是他个人喜好而已,也是他工资所能负担的开支。就如他的一幅自画像,在《蝶恋花》词中咏道:四十年来身富贵。游处烟霞,步履如平地。紫府丹台仙籍里,皆知独擅无双美。将相兼荣谁敢比。彩凤徊翔,重浴荀池水。位极人臣功济世,芬芳天下歌桃李。真是描写的恰如其分。最终他在政治斗争中沦为牺牲品,为奸人所害,晚景凄凉,客死他乡。后仁宗诏令为寇准平反,谥号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总算还了一代名相寇准一个公道,此是后话。”
我意犹未尽,继续说道:“再比如说写下脍炙人口的《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的宋祁大文士,宋祁他们家非常穷困潦倒,宋庠宋祁兄弟读书时,上元节在州学吃虀饭,冬至请人吃饭没钱,把先人留下镶有一两钱的剑鞘给当掉。后来做官后,宋祁也是夜夜笙歌,天天不是酒馆就是歌楼,要么就是在去酒馆或歌楼的路上,夜夜拥歌妓饮美酒,无日不醉.其兄宋庠都看不过去,说他穷极奢侈,捎话让他检点些,相劝不要总这么骇人听闻地花钱,还记得从前我兄弟俩在州学内天天吃粗饭咽咸菜的事吗?宋祁不为所动,大笑回复——请回禀兄长,当年寒灯苦读,吃糠咽菜,不就是为了现在能活到这份儿上吗!
比如翰林学士蒲宗孟性犹其奢靡,和前面说得那些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家每天吃饭最少要十只猪,十只羊,消耗三百只巨烛用以照明.就连洗脸洗脚洗屁股这样的小事,蒲夫子都有小洗面、大洗面、小濯足、大濯足、小大澡浴之分别,都是单独烧水,每次都要好多美女伺候沐浴更衣,一浴至汤五斛.连苏东坡都写信劝他要慈俭.后来身体糟糕的厉害,专门访问了一百多岁老道人,问对方养生之法.老道说,要清心寡欲,戒酒,戒色,戒贪,戒纵乐.蒲学生低头想了想,说:如果这样,即使活上一千岁,又有屁用!
比如说晏殊,小时候家境特别贫困,真宗朝他担任馆职时,有天别人都出去玩了,只有他埋头苦读。真宗非常赞赏他,结果他很诚实地告诉先皇说我只是没钱,有钱我也出去玩臣非不乐宴游,直以贫无可为。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也)。但做相之后却嘲笑别人做的富贵诗乞儿相,自称每言富贵不言金玉锦绣,惟说气象。并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来自证,称穷儿家有此景致也无?可见晏殊住得可是大别墅,家中有楼台院落池塘。
比如韩亿和李若谷。俩人结伴去考试,一共只有一席一毡,每次需要出外拜客,根本雇不起车夫充门面,轮流给对方做车夫。后来李若谷先考中,去许州长社县做主簿,韩亿帮他背着箱子送行,离长社还有三十里,要回去了。李若谷对韩亿说:“这里有六百钱,恐怕县吏来我还得给赏赐。”后来两人都做到了参知政事,韩亿几个儿子都做到了待制以上的高官。
比如说范仲淹,父亲早逝,母亲带着他改嫁,连姓都改了。可是后来还建了范氏义庄,没钱哪里能支撑?同样省下大量的钱,济乡里,办乡学,助族人。而又有几个人能走到这一步呢?他们大部分都做到了宰执,位极人臣。反过来看,哭穷的更是一抓一大把,差别待遇是天壤之别,冰火两重天。更人比人气死人的时候,高官们除了衣食无忧,待遇优厚,连退休还继续,只要没犯错误,退休照拿全额工资。子弟故旧还可以得到特赐官职,比如宰相退休后,自己拿全额工资补贴,儿子孙子外孙学生几十号人,全都授了官职吃国家财政。这就是北宋的恩荫制度,这制度发展到最后,宋徽宗年间的淮南转运使张根哀叹,自己辛辛苦苦给国家收税,每年上缴中央三亿文钱,还不够养洛阳城里这群退休老干部。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宋太宗的初衷是为了责之廉隅,为了养廉而花大价钱,但是朝廷花这么多钱养官员,结果怎么样呢?是不是尽如人意,达到了预期效果呢?我们的大宋官员真的就廉洁奉公了吗?答案是没有。这不同级别的养法,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一直没根除的顽疾——那就是基层腐败!因为基层官员工资低,小吏待遇差,但朝廷国策是层层落实,靠他们这些人在基层维持工作,朝廷到运转离不开他们。但就是这些人上下其手,营私舞弊,贪赃枉法,偏安一方,目无朝廷,我们大宋好些好国策,都被这些人弄跑偏。到后来,如李新所说,叫廉吏十一,贪吏十九,尤其是小吏,官小权力大,一有空子就钻,不单自己财源滚滚,还常把官员拉下水。屡见不鲜,严重程度,连号称青天的包拯都被坑,沈括《梦溪笔谈》说过一件事情,包拯知开封府时,有人犯法,按律当杖脊后流放,犯人私下给胥吏重金,二人相约在大堂之上合演一出苦肉戏。当包拯端坐堂上审案时,犯人不认罪且不断申辩。没等包拯发话,胥吏就大声斥责犯人藐视公堂,并大呼拉出去杖刑侍候。包拯见状十分生气,认为胥吏越权了,就下令把胥吏拖出去杖刑,同时,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包拯特令宽宥犯人,只施以杖刑,不再流放,他们欢天喜地骗到钱。沈括感叹曰:公知以此折吏,不知乃为所卖也。就是说,公正严明的包拯,最终也被犯人与胥吏合伙欺骗了。还有就是名噪一时,震惊朝野的贪腐大案开封小吏冯士元贪腐案件,可能在殿的人人都知吧,在审讯时,他倒是谙熟抗拒从严,坦白从宽都政策,不仅主动交待自己罪行,还检举揭发一批官员。朝廷于是下令彻查,结果查明不仅开封府前任、现任正副长官存在贪腐问题,就连中央一些重要机构如政事堂、枢密院、御史台的官吏也牵涉其中。见微知著,窥豹一斑,可以从中看到我们大宋的吏治,表面看起来花团锦绣,无比灿烂,其实现在里面成了坏掉的水果,表面名臣云集下,光鲜无比,下面却隐藏着各种贪腐泛滥,苍蝇遍地,满天飞舞,可见底层的官员入不敷出之下,不得不贪赃枉法,假公济私,现在我们大宋官场的贪腐情况是多么严重,多么危险,但官员虽然贪污,还是爱民如子,法律健全,官员追责,老百姓也可以民告官,还有穷农民和皇亲国戚打官司,还告赢了,并没有鱼肉百姓,这点很是难得。这种奇特的腐败现象,联系下我们大宋的高薪制度就可以一清二楚,真正长期拿高薪的,要么是高官,居高临下,要么是闲职,无所事事,而我们大宋广大的基层官员,虽然事务繁杂,却要面面俱到,夜以继日,埋头苦干,但俸禄却寥寥无几,相对清苦,外加监督不力,心声不满,自然腐败丛生。
所以,小人觉得高薪养廉不是错,但钱应该用到刀刃上,用到实处。第一我们必须要减少五品以上官员的巨额高得离谱的俸禄,其实少一半都还剩很多,我们应该向优秀知识分子范仲淹大臣学习,学习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向当今的太后,陛下学习。众所周知,我们的官家也是要领工资的,而且工资还不少。在北宋时期,十贯钱价值一两黄金,而大宋的官家每月可拿一百二十两黄金的工资,我心中暗想经过换算当时的一两黄金价值今天的三千元人民币,那么皇帝的月工资就是三十六万元人民币。这在国穷官富的北宋时代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千万富翁,可不少呢!大宋官家的领工资的地方叫左藏库,一般由左藏库派人送过去,交给官家指定的人员管理。大宋自太宗赵光义后,几乎每个官家每月都有一千二百贯的钱好用。这个好用就是皇帝的俸禄,而且每月如是,每个官家无一例外,按规定当今官家也有一千二百贯的月薪,但是他发扬君轻民众的风格,英明的官家放弃了这样优厚的待遇,以身作则,自己主动放弃了这么大一笔巨款,而是冲抵国库,太后自己也是省吃俭用,勤俭节约,衣服旧得不能再旧了,连我们身边的侍女们都有些心生不满,现在算是理解了太后的苦心,所以我们这些为人臣子也当向他们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穷则独善其身,富则达济天下。
第二点就是提高基层官员们特别是五品以下官员们的俸禄,因为我们大宋的很多国策要层层落实到基层的,不要让朝廷官员们差距太大,冰火两重天,要做到公平公正,让他们能在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的情况下兢兢业业,战战兢兢为大宋的发展,腾飞添砖加瓦,让我们的高薪养廉政策真正的落实下去,落实到位,深入人心——“
(https://www.xddxs.net/read/2659466/362345018.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