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明月万里照汉关小说名字 > 第八十七章 契机

第八十七章 契机


  董宣武、信王对视一眼,两人这两年合作下来,早有默契,信王立刻起身,赶进宫去,向他皇兄汇报此事情。而董宣武也早就没了花前月下,欣赏花灯的心思,决定将这无人带回到府中保护起来。

  平定奢安之乱,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这些土司可不像辽东的野猪皮,女真人在反叛大明之前,已经打了几十年的仗,通过战斗早已经练成了一支精锐的军队。可以这么说,女真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接受战士的训练,只要稍一组织,就能形成一支悍不畏死的强大军队,拥有强劲的战斗力。

  而这些土司,承平已久,虽然也有土兵,但训练水平却是十分的低下。在他们眼里,可能打仗与械斗没有什么区别,靠的就是个人的勇武,战斗力谈不上有多么强大。这也是为什么土兵与官兵正面交锋,往往兵败的原因所在。

  当初安邦彦率领十万土司兵马却攻不下只有三千官兵把守的贵阳也正式因为这个原因。

  实际上,在川黔,奢崇明、安邦彦所占的最大的优势,是人心与地利,离开了这两点,他们是无法跟大明对抗的。

  而大明军队在川黔,所面对的最大挑战,也是这两点。地形复杂,气候也不容易适应,粮草补给运送不便,容易中埋伏暂且不说。单单这人心,就十分让人头疼。

  西南地区,其实还过着比较原始的部落生活,土司在部落中掌控着一切。偏偏这些土司就像是墙头草一般,叛了又降,降了又叛,反复无常,根本难以把握住他们真实的立场和想法。王三善不就是这么战死的么?

  就是这些土司,态度变幻不定,朝廷的兵马不可能处处驻军,永远守在那里。朝廷的兵马在时,他们可以表现得十分温驯,但是朝廷的兵马一旦撤出,他们可能立刻就变了模样。

  这其中还涉及到改土归流的事情,要剥夺掉这些土司的特权,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本质上,改土归流已经逼得这些土司站到了朝廷的对立面。

  可是,改土归流可以不实施吗?虽然这样的确可以较为容易地结束川黔的战事。

  不可以,至少董宣武是这么认为的。如果只是为了结束川黔的战事,董宣武认为大明朝廷这几年花在川黔的银子,真的是丢到水里面去了。无数将士的牺牲毫无意义。

  改土归流是历史的方向,这已经是被历史证明了的,大明或者说华夏的国土内,不能再允许有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的存在,无论是打着什么样的旗号。

  如果这场战争没有开始打,那董宣武倒是不介意将这件事再拖上些年,全力发展一下大明的其他方面。等有了稳固的基础后,再来解决这千余年的顽疾。

  现在不能等了,因为这场战争已经打响了,如果让那些土司尝到了甜头,认为只要通过武力反抗就能让大明停止改土归流的步伐,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这意味着将来花更多的力量,更大的代价,也未必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可不止只有川黔两省而已。

  土司制度,其实是一种非常原始的,严重桎梏着生产发展的一种制度。在董宣武要建设的新的华夏中,绝不会允许他存在。因为它从根本上就是奴隶制度,土司们通过各种愚民手段对属民们的残酷压榨,享受着皇帝般的生活,这与时代的进步是格格不入的。

  更为不利的是,它让大明难以集中全部的实力,去面对这个正快速变化世界的挑战。从后世来的董宣武很清楚,文艺革命后的欧洲是个什么情况,大明已经被西方落下了多少距离,再不清醒过来,奋起直追,等到泰西诸国发觉大明原来只是一只纸老虎,一捅就破,将目光转向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时,可能一切都晚了。

  回想起他来的那个时代,无数个画面在董宣武眼前闪动。

  在某国的领事馆前,因为被拒签而失声痛哭,泪流满面的人们,就像是一群乞求怜悯的哈巴狗。而那些拿到签证者目空一切、高人一等的表情深深刺痛着董宣武。是什么让这个璀璨了五千年的民族沦为了无耻、卑鄙、低下的代名词?

  那些满口爱国的所谓的精英阶层,捞着华夏人的钱,怀里却揣着外国的护照。还有那些数不清的贪官污吏,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家人,送到国外去?

  ……

  这种事情绝不能让它再发生,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

  董宣武下定决心,他要让华夏的子民走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得到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可以放开胆子做任何不违法的事情。不会因为国籍而受到他国的不平等对待和刻意的为难。任何他国的流氓在威胁欺负任何一个华夏子民前,都要认真地考虑一下,他们要付出多大代价,他们的国家又会因为他们的行为,遭受怎样的命运。

  他要让世界上的所有人都以拥有华夏的护照和绿卡为莫大的光荣,而不是相反。他相信,华夏有这个实力。

  “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好是坏,会给历史怎样的影响,但是我相信,我的选择是对的!”董宣武对自己默默地说。

  而明月姑娘的到来,无疑会成为他解决西南问题的一个契机。

  第二天,一道圣旨发了下来,五行卫暂缓出师,并急召董宣武入宫议事。

  紫禁城,御书房中,来的人不止是董宣武一人,朝中的大臣,六部尚书、内阁辅臣基本上都来了。御书房中的这场非正式的会议,不下于一场小朝会。

  今天议论的事情太过机密,实在不适合在朝会上讨论。

  信王爷将昨晚的事情仔细地说了一遍后,天启皇帝抬起头来问道:“各位爱卿有何意见,不妨畅所欲言,朕皆恕无罪,但今日御书房中的一个字也不许外传。否则,朕定斩不饶!”

  天启皇帝在会议的开始,就为会议定下了基调,不容任何人反对。这在以前,他是根本做不到的,但是董宣武在辽东和朝堂上的胜利,还有那此给人印象深刻的献捷,给了他信心。


  (https://www.xddxs.net/read/2619870/423152074.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