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衣冠冢(上)
东方白讲完了,这时才发现李二焦人已经不见了,他知道李二焦身上还有偷盗的习性,怕他搞出事情来,就赶忙向前走去追上他。
前边有一个亭子,是1934年国民南京政府在郭仙墩的山腰修建的。亭子上有一块横匾,上面刻有三个大字“郭璞亭”。
张国强说:“这个郭璞这么有名气呀?连现在的政府也给他面子。”
亭子里面,还竖立着一块石碑。东方白仔细一看,是曾任南京市市长的石碤为郭仙墩撰写的墓志铭,这个石某人据说是有“民国第一清官”之称号。
东方白有点近视眼,他凑近了仔细看那碑,上面无非是大写什么郭璞忠君爱国,这个“大清官”还是暗示要人忠心于党国。东方白自小就对政治特别没兴趣,他心目中的万里江山都是在书中。
李二焦毕竟出身于盗墓家族,多少也懂点这方面的事,他说现在的人都不懂装懂,墓碑可以立在外面,墓志铭一般都是放在墓室里面的,怎么可以放在外面呢?
这次,东方白支持了李二焦。
东方白说:小李虽然讲不出大道理,但是观点是正确的。
碑文不是墓志,碑就是碑。一般的碑都是放在墓外面的,但是墓志绝对是放在墓里面的。
唐天顺问:“师父,墓志上通常都写些什么?”
东方白说:“墓志其实就是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因为有的墓志上面有用韵语结尾的铭文,因此也叫墓志铭。”
女孩问:“怎么会有墓志铭这么奇怪的方式?有墓碑放在外面写上死者生平不就可以了。”
东方白说:“你们可否知道,摸金校尉的来历”?
几个人看了看李二焦,张国强说“问你的老底呢,焦急。”
李二焦没好气的说:“听我爹说过,是三国时魏武帝曹操组建的。”
东方白说:当年,曹操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斗志的好青年,他看董卓专政,就去刺杀他。可是事未成,他就东躲西藏,后来还组建军队想谋大事。但是,曹操为人阴险狡诈,自私自利,他看没有经费,就组织人去盗墓,把那些陪葬品拿来做自己的财富。当时,他组织的盗墓团队,就叫“摸金校尉”,一伙盗墓贼,竟然给了校尉的官职。
可能是他盗墓太多了吧,也知道天下没有不被盗的墓,墓里面有多少陪葬品也都会被盗墓人偷去。于是,他提倡不用厚葬,甚至于是设置一些迷惑手段来保存自己的坟墓。
基于此,曹操他还严令禁止立碑,到了魏晋两代也沿用了这个禁令。
但是,世人为了追念亡者,很多人就将原本是放在地面上的刻石埋入到了墓中,就产生了墓志铭这种形式。
墓志铭前一部分是“志”,简单的记录死者的生平;后一部分是“铭”,用韵语的方式来概括前一部分的内容,加以褒扬还有悼念。墓志铭又叫埋铭、圹铭、圹志、葬志等等。
到了北魏时,方形墓志成为了定制,就是把两块相等大小的正方形石板,上下重叠起来,刻有铭文的在下面,刻有碑额的在上面做盖子。
后来,禁碑令虽然是废除了,可是这种风气大家仍然没有改变,从而造成了墓碑立在地面上,墓志铭埋在坟墓里的规矩。
他们说着说着已经来到了郭璞的衣冠冢前。
只见一块方形的石头落坐在地下,在其上是一块立着的并不规则的片状石块,石块一侧有平面,上面阴刻着四个字“郭璞僊墩”,这个“僊”就是繁体字的仙。
郭璞仙墩位于不到二十米高的小山上,南朝时,这里就有“郭仙墩”、“郭璞墩”的说法,民间俗称“郭公岗”。
郭璞死后没有几年,就被追赠为弘农太守,相当于现在的高官。宋徽宗时,又追封为闻喜伯,元顺帝时再加封成为灵应侯。一千年后,封候拜相,皇帝都要屁颠屁颠地给他加官晋爵。
南朝期间,许多皇帝都曾前来拜祭他,他们可能是希望借助风水宗师的灵气来巩固自己的江山。
明朝时,朱元璋在玄武湖建造黄册库时,就曾率众臣来此拜祭。
明朝嘉靖年间,世宗皇帝下旨在郭仙墩上建“圣喻亭”,以示对郭璞最高褒奖。
到了清代,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六下江南,都曾经来拜祭过郭璞衣冠冢。陈文述还有一首:
当时危言排国难,
何年残骨葬孤衷。
君看浮玉山前石,
玄武湖波一水通。
唐天顺问:“郭璞的后人情况如何?”
东方白说:“郭璞的后代不乏名人,比如唐代名将郭子仪,北宋名家郭若虚,元代大天文学家郭守敬,都是他的直系后裔。如今,他的子孙后代在山西和全国都有分布。”
女孩感慨万千,说“真想不到,一个风水宗师竟然能获得如此殊荣!”
东方白说:“这就是郭璞的与众不同,别的风水师死了也就是死了,没有那么多的纪念和荣誉,可是他却永远被世人给记住了!”
女孩说:“这也正是你所追求的吧?”
东方白眺望着远方,半响,他才说:“不敢,见贤思齐而已!”
(https://www.xddxs.net/read/2589902/450604041.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