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隐龙惊唐小说全文阅读 > 第八百二十九章 匹夫之志难夺

第八百二十九章 匹夫之志难夺


  吐蕃、党项联军,连续追击韩威西南军团,将战线拉长了上千里。

  就算有源源不断地援兵,奈何在大散关前,这个局部区域,他们形成不了对唐军铁骑的战术优势。

  他们败了,败得非常狼狈。

  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这一仗,愣是将勤王联军生生阻挡在大散关前五十里以外,不敢再向大散关逾雷池一步。

  韩威没有下令追击,因为他从没有想过以一战定胜负。

  此时,也没有实力与联军决战。

  他下令骑兵撤入大散关,固守关隘。

  在韩威看来,大散关是长安西面最后一道屏障,朝廷守也得守,不守也得守。

  是为必守。

  那么,将会有无穷无尽的物资和兵员从长安西来。

  以举国之力,镇守大散关,这就是他要达到的目的。

  韩威之所以百败,皆败在麾下兵力远不如敌。

  可以说,他从来没有象现在这般“富足”过,可手中兵力还是远远不如敌军。

  如今,他要打个胜仗,打一个一鸣惊人,足以让他下半辈子可以躺在上面睡大觉的大胜仗。

  所以,他选择了以退为进,利用举国之力,来为他打赢这一仗。

  毕其功,于一役。

  ……。

  松州城中。

  这个大唐西南边疆,最西的一座重镇。

  就算被李世民赐给了党项,其中生活的依旧是唐人为主。

  唐人,太多了。

  唐人,自豪于自己是唐人。

  但也仅仅是自豪。

  因为荣耀和利益从未真正降临在他们头上。

  他们自豪,是因为大唐强大了,他们可以不受胡族的欺负。

  并非因为他们是唐人,而不受国内世家豪门的欺负和剥削。

  大唐强大,他们依旧贫苦。

  所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百姓,顾名思义,一百家姓也。它代表着国家的精英、士族、豪门、世家。

  可大唐何止百姓,有千姓、万姓。

  利益的分配者,高居庙堂者,绝不会考虑到百姓之外。

  他们所顾及的是人心,百姓之人心,而百姓之外的人,自然不在他们考虑范畴之内。

  这才有了繁华的盛世中,无数的人还在饥寒交迫,还在面临饿死的窘境。

  可如今,这一切变化了。

  有个少年天子,他在长安太极殿,那个至尊之位上,好象看到了百姓之外,还有子民的存在。

  他粉碎了百姓集团,将利益撒向人间千姓、万姓。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识荣辱。

  张老蔫并不老,才半百年纪。

  也不蔫,反而以火爆脾气闻名乡里。

  他火爆是因为他有资格火爆,他生了三个儿子。

  如果不是老婆难产而死,他现在肯定不止三个儿子。

  都道有儿万事足,张老蔫有三个儿子,那便是三万事足了。

  如今大唐强盛,胡族不敢来欺负,朝廷开始把足额的田地分给每个人,半年前还降低了农税。

  大儿子和二儿子是地里一把好手,随着务农。

  小儿子去了工坊做工,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啊。

  想着已经存够了给二儿子和小儿子娶媳妇的钱,张老蔫时不时地露出微笑。

  可如今战乱又起,如果是什么纪王勤王,张老蔫根本不管不顾。

  神仙打架嘛,关小民屁事。

  谁做皇帝,张老蔫毫不在乎。

  可问题是吐蕃大军来了,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做。

  吐蕃大军来时,张老蔫也逃了,好汉不吃眼前亏嘛,这道理就算不识字,张老蔫也懂。

  他让三个儿子带着家中能带的,逃进了山。

  可逃是逃了,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张老蔫还惦记着自己和三个儿子那四百亩地。

  生活有希望、有盼头,那就会想去挽留、会反抗。

  于是,偷偷下山回村。

  可看到的是整个村子被焚烧之后的焦和满地尸体的黑。

  张老蔫怒了,骂人了。

  匹夫之怒,以头抢地耳。

  匹夫的声音很小,小到没有人听见,也没有人愿意去听。

  然匹夫多了,譬如有了十人、百人、万人。

  那就需要听见了,不得不听。

  因为你不听,不乐意听,或者掩耳盗铃。

  那么,匹夫的声音就会振聋发馈。

  如果你还听不见,那就会……死人!

  没有横刀,他们有菜刀、柴刀。

  没有弩,他们有弓,猎弓。

  什么都没有,他们可以捡墙边的木棍,地上的石头。

  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能杀人的,自然是好武器。

  当张老蔫冲着吐蕃骑兵扔去一块石头,被一箭钉死在地上之后。

  他的三个儿子拎起了菜刀,挽起了弓,捡起了石块。

  随着一起前来的人们,拎起了菜刀,挽起了弓,捡起了石块……。

  匹夫之怒,虽不及天子、诸侯之怒。

  但强在人多。

  天下人心,浩浩荡荡!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

  李大亮已经驻守河西十余年之久。

  得知西南吐蕃入侵,李大亮没有任何反应。

  做为新任大唐西北军团的大都督,麾下将领的劝告,李大亮充耳不闻。

  李大亮甚至不理会朝廷连续发来的三道增援命令。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李大亮太了解胡人的心性。

  他是个纯粹的军人,不同于朝堂上的那批政客。

  以他军人的眼光来看,突厥人太强大了。

  强大到他不敢有丝毫放松。

  虽然朱邪克勒据说与陛下有着兄弟之情义,与大唐有着盟约。

  但李大亮始终相信,胡人绝不会因为一纸盟约,而遏制南下的心思。

  胡人没有湟湟天朝的礼义廉耻,他们不存在朝堂上那些政客常挂口中的信义。

  当然,李大亮认为,大唐当今陛下也不是个迂腐守礼之人。

  所以,这才有了李大亮敢于违抗朝廷命令,不向南增援的底气。

  李大亮认为,不管突厥与大唐之前关系如何,是否有盟约。

  突厥人的强大,就是自己必须镇守河西不动的理由。

  如今西南叛乱,正是大唐虚弱之时,如果突厥南下,那么大唐半壁江山就会糜烂。

  军人没有外交,只有铁血。

  李大亮记得李沐给他密旨中的那句话,“道理只在弓弩的射程之内。”

  所以,李大亮勒令西北军团八万大军不动,打死也不动。


  (https://www.xddxs.net/read/2565864/440328768.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