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天下豪商小说全文阅读 > 第170章 大学在哪里 上

第170章 大学在哪里 上


  “借《元祐法式》吗?”米友仁思索着道,“这倒不成问题,家父和李明仲有些交情,莫说是《元祐法式》,便是正在编修新版的营造法式也可以借出来的。”

  米友仁说的李明仲就是北宋著名的建筑家李诫,他是官宦世家出身,曾祖父李惟寅、祖父李惇裕、父亲李南公和弟弟李譓都是文官。他的父亲李南公为官几十年,如今还在世,官拜户部尚书,龙图阁直学士。他的哥哥李譓则是前任的陕西转运判官,因为不久前死了老妈(李南公的老婆),和哥哥一样在家里丁忧。

  丁忧这事儿放他们家是挺奇怪的,一个快八十岁,刚刚丧偶的爸爸天天上班赚钱养家,俩六十上下的儿子整天宅家里做孝子——这怎么看都有点变扭啊!

  难道不应该是伤心欲绝的爸爸在家养着,两个老孝子出给官家打工赚钱养家吗?

  不过俩老孝子在家呆着也有好处,就是方便了武好古、米友仁和赵小乙登门拜访。

  因为李南公家也在开封府右一厢,距离米家的茶楼很近——俩老头也是“咏茶”的常客,如果去写满大字的墙壁上仔细找找,还能发现他们俩的诗词呢。

  从茶楼出来,武好古、米友仁就同赵佶和潘意约了时间,在第二天中午就去李南公府上拜访。

  因为李南公是个老寿星,所以他俩儿子到了五六十岁还没在开封府单独买房居住——“父别居”是不孝,因而在开封府李家一大家子人就只能挤在一个宅子里面了。这倒也抑制了开封府的房地产需求……

  武好古等人是在中午快到饭点的时候,才到了李家门外的。倒不是为了蹭饭,而是要等赵佶下朝。赵佶是端王,而且还挂着司空也不知道是司徒的官衔,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还是要经常上朝的……不是天天要去,也不能天天都不去,总之是个麻烦事儿。

  退朝后,赵佶先回了王府,换了一身便服,才带着一个亲随,在高俅等人的暗自护卫下,到了米家的“咏茶”茶楼。

  武好古、米友仁和潘意已经到了,于是便一起去了不远处的李南公府上。潘意、米友仁和武好古都递了拜帖,赵佶还是自称赵小乙,并没有递上端王的名刺。

  对于潘意、米友仁和武好古的来访,李家两兄弟稍稍有点意外。

  “明仲,潘家这段时间在兴大工,潘左卫找你应该是为了营造上的事情吧?”

  李家两孝子中的弟弟李譓一边看着张卷子,一边对哥哥李诫说。他看的卷子是李诫写的,是一篇应试的文章。

  原来在家丁忧的李诫也没闲着,每天都在弟弟李譓的辅导下温习道德文章,准备在三年守孝期过后去参加科举大比……

  没错,李诫这个官是倒霉的“伎术官”,因为他年少时醉心杂学,在道德文章上下的功夫不足,所以没有中过进士。

  他不仅是个建筑学家,而且还精通地理、历史、古文字、音乐和六博(一种棋类游戏),除了《营造法式》之外,他还写过《续山海经》、《续同姓名录》、《马经》、《古篆说文》、《琵琶经》和《六博经》等多部著作。

  论起真才实干,他弟弟李譓和父亲李南公,其实都大大不如他的。但是李南公和李譓都是进士,东华门外唱名,是真正的好汉。

  而李诫虽然博学多才,可偏偏少了一个进士,因此一直在官场蹉跎。而进士也成了他老人家的心结,一大把年纪了,还想考一个出来。所以在遍修《营造法式》的同时,他还在工习道德文章,希望能在丁忧结束后去科场上一试身手。

  虽然60多岁中进士晚了一点,但是总比没有的好吧?而且他爹妈都是高寿,自己的身体也很好,中了进士以后,应该还能替国家效力多年的……

  “快快有请,”李诫吩咐家人道,“请他们到书房相见。”

  哪怕武好古他们是踩着饭点来的,李家兄弟也不会招待他们,因为现在是丁忧期间。

  是不能大吃大喝的,那样就不孝了。

  家人走后,李诫拿起了米友仁和武好古的拜帖,摇摇头道:“此二人都是大才,可惜走错了路,在小道上花费了太多精力。若是将来在科场上没有建树,终究要蹉跎一生的。”

  李譓捋着花白的胡子,看着和自己一样须发花白,显得有些清矍的兄长,只是轻轻叹息。

  论起才干,他自知不如兄长……没有进士还可以做到通直郎(从六品朝官)和将作监,满朝之中,恐怕也找不到第几人了。

  可是没有进士而执掌实职的文资朝官在官场上的日子有多难,也是让人难以想象的。

  在官场上,抬不起头啊!

  又叹了口气,李譓有些同情地看着哥哥,摇摇头,“明仲,你的文章还是差一点火候啊。你看这一段……”

  “是吗?”李诫伸出脖子,看着弟弟在自己的文章上指指点点,眉头越皱越紧。

  他的文章写得并不差,但是到不了必中进士的地步,只能碰运气,而李诫在科场上的运气,一直都不咋地好。

  而且他毕竟上了年纪,思路没有年轻时那么好了,虽然文字功夫更加老练,但是写出来的东西也变得圆滑而没有棱角,无大错,也不能让人拍案叫好……这是文章虽好,但是不能打动考官。

  这样的文章用来写公文、写王言都可以,唯独不能用来科举。

  李诫正皱眉头的时候,门外传来了脚步声,然后就是一个李府的仆人推开房门,随着一阵凉风,赵佶、武好古和米友仁依次走了进来。

  “端……端……”

  李诫耳边突然响起了弟弟李譓满是惊诧的声音,然后就听见哗啦啦的声响,原来是李譓从椅子上猛地站了起来,还把椅子给带翻在地了。

  这是怎么回事?

  李诫扭头往门口看去,就见一个瞧着非常眼熟的青年正背着手,大模大样站在那里。

  这人是……

  “在下开封赵小乙,见过二位李大官人。”

  赵佶开口了,自然不会说自己是端王。

  端王私见大臣是犯忌的——他可以去见王诜、潘孝严、潘意这样的亲贵官,一起吃喝嫖赌都没问题,御史老爷只当看不见,这是宋朝的惯例。

  但是朝臣级别的文官……这就另当别论了!

  不过二李现在正丁忧呢,属于一个模糊区域。如果二李的父亲在家,赵佶是无论如何不会进门。

  当然了,赵佶还是报了个假名,这对二李也没坏处。

  “啊,原来你就是赵小乙……”李诫忽然想起又个名叫赵小乙的画师正在挑战画中第一人武好古,没有想到竟然是端王赵佶!

  “武好古见过二位李大官人。”

  “晚辈米友仁见过二位李大官人。”

  武好古和米友仁都恭恭敬敬行了礼。

  “你就是武崇道?”李诫又看着武好古,“我见过你的画作摹本……画得太好了!”

  “先生过奖了。”武好古又拜了一下,然后直起身子打量眼前这位皮肤有点黑,长子一对金鱼眼的六十多岁的老者。

  “先生是……”

  “老夫李诫。”

  原来他就是李诫!武好古没有看过《营造法式》,但是他知道有这本书,也知道这本书在中国古建筑史上的地位。

  此人就是中国古建筑史上的第一人啊!

  “原来是明仲先生,久仰久仰。”

  李诫一直身边的年轻一些,面相有些刻薄的李譓,“这是舍弟李智甫。”

  “见过智甫先生。”

  李譓的官声并不好,素来以刻薄待人著称。若是武好古在单独遇上他,恐怕连正眼都不会瞧一下。

  不过今天情况不同,武好古可是和端王一起来的……

  “坐,快请坐吧。”李譓满脸堆笑,伸手指着屋子里面的几张玫瑰椅,请赵佶、武好古和米友仁落座。

  然后又吩咐家人去准备最好的“密云龙”点茶。仿佛来的不是三个晚辈小子,而是他老子李南公的同辈老人。

  “明仲先生,”开口的是赵佶,他其实早就认识李譓和李诫了,不过从来没用“先生”称呼过他们,今天是个例外。“听说你在编修新版的营造法式?”

  竟然是为了《营造法式》!

  李譓看了眼哥哥,目光中满是羡慕。

  端王将来很可能要做官家的……

  “正是。”李诫愣愣地回答。

  “可能借来一观?”赵佶问。

  “老夫还没写完呢……”李诫答道,“还缺了许多样图。”

  “缺了样图?”赵佶笑道,“那正好,我和米小乙、武大郎都善于界画,就帮你画了。”

  什么?

  都管米友仁叫“小乙”,管武好古叫“大郎”了?

  李家俩个老兄弟心下都吃了一惊——米友仁这下要飞黄腾达了……他要是能中个进士,将来十有七八就是宰执啊!以后看到米芾一定要客气一些。

  而那武好古……也不知道他的文章如何?不过就算中不了进士,将来的总有一个朝官可以做的。

  听赵佶称自己“大郎”,又说要一起给李诫画插图,武好古心中也是一阵惊喜。

  虽然收赵佶做弟子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不过和赵佶做好基友的目的,看来是能达成的。

  大家一起画女人,一起画插图,一起设计画仙观,对了,还要一起捞一笔大钱……


  (https://www.xddxs.net/read/2563608/379130802.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