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古代密码锁
听了顾海的话,文成旭和梁雨都望过去,发现是一个盒子。
这个盒子,是装着一件玉器的。但那块所谓的古玉,只是仿古玉而已。玉本身就值钱,就算不仿古,它依旧是一块玉,那就是一块宝。
然而,这一块,并非真玉,而是其他材料做成的,所以是一文不值。
“盒子?”文成旭拿起来认真瞧起来。
但他一看,就立即摇头:“不对,这盒子就是普通的木材做的,根本不值钱。没看错的话,应该是松木。”
他打开盒子,里面内壁是没有涂油漆的,可以闻到松木特有的清香。
“不是盒子,是挂在盒子上的锁。”顾海纠正道。
文成旭连忙将没有锁上的金黄色锁头取下来,刚刚,他还以为是铜锁。
“不会是金子做的吧?”梁雨问道。
她发现,鉴宝这一行还是挺好玩的,往往能给人带来惊喜。就像现在,原来拍卖行留下的几件流拍的物品,他们都以为没什么用,正准备处理掉。可没想到,里面还藏着一两件宝物。
“不对,不是金子,是铜来的。”文成旭不完全是草包,金还是铜,他还能分辨清楚。
如果这都分不清楚,他还玩什么古玩?早点转行比较好,省得把家业都给败光了。
“铜吗?那就不值钱的吧?”梁雨转看向顾海。
顾海解释:“是铜质没有错,但谁规定铜就不值钱?青铜器难道不是铜?而且,我也没有说它很值钱呀!你们认真看这锁。”
锁,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锁了。最早的锁,是主人为防他人开启而设的简单的机关,应用于门上最简单的锁就是门闩了。
商周时期,冶炼技术的不断成熟,出现了用钥匙才能开启的铜锁、铁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锁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梁雨认真一看,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这真的是古代的锁?古代就有密码锁了吗?”
她表示深深地质疑,古代应该还没玩这么高档的东西吧?
只见这一只锁头,外形就像一节竹子,由锁体、锁栓和转轮组成。
锁体上有转轴,可以使转轮转动,同时引导锁栓的滑动。锁栓的一部分为锁梁,另一部分为栓梗,上面排列着不规则大小的块状凸起。转轮有七个,形状大小一致,表面刻有文字,转轮的内部有凸形槽对应栓梗上的凹形槽。
“你太小瞧古人的智慧了。密码锁这东西,很早以前,我国就发明出来了。不过,那时候弄出来的密码锁还比较简单。”文成旭跟自己表妹说道。
密码锁也是古锁最难打开的一类,锁上面有多个刻有汉字的转环,每个转环上都刻有五个汉字,如同现在的密码盘,套在锁上,依次旋转转环,只有特定的组合才能让锁鼻通过,然后再次随手旋转,不知道密码的人即使拿到了钥匙,也无法打开这把铜锁,可谓匠心独具。
“上次我见一个花旗锁,就拍出五十多万的价格。”文成旭接着说道。
花旗锁有立体的和平面的两种表现形态。立体式花旗锁直接模仿各种自然物的形态,平面式花旗锁则在面板上雕刻各种图案。花旗锁造型题材丰富多样,有器物、植物、动物、文字、人物以及故事等。
事实上,花旗锁是一个门类广泛、风格多元的锁具品种,既可用在锁箱匣之物上,也可供人赏玩,具有丰富的审美趣味和象征意义。
“那这一只大概值多少钱?”梁雨问道。
文成旭望了望顾海:“兄弟,你觉得呢?”
顾海沉思了一会:“这只锁,之所以值点钱,是因为古代稀有的密码锁;另外,则是密码锁上的文字,雕刻得很有书法意境。我对古玩的行情不甚了解,只能随便说一说。按照我的估算,可能十万元以内吧!”
“顾海兄弟,那你就低估古锁的市场了。不要说拍卖,就算我找买家,也不止十万这个价。”文成旭立即笑道。
他也算是看出来,顾海对古玩的估价真的不在行,对行情不了解。
一般的古锁不怎么值钱,但这种有艺术价值的,那就不一样了。
刚刚顾海不提醒,他都差点忽略,那些文字的雕刻,实在是让人赏心悦目,雕工了得。这个锁表面的文字,他刚开始还以为是铸造的时候弄的。但认真观察才发现,文字是后来雕刻上去的。
得!顾海不说话了。
他晓得,估价还真是他的弱项,文成旭比他强。
文成旭一时手贱,将密码锁锁上,正要打乱转轮上的文字。
这时候,密码锁竟然自动将转轮上的文字打乱,发出机械的咔咔声,由此可见,铜锁里面有一套精密的机械。
呃!
顾海也瞪大眼睛:“看走眼了。”
要是这样的话,它的价值还要大一点。像这种玩意,在古代绝对属于高科技产品,十分难得,很是罕见。
古玩这一行,就是讲究物以稀为贵,越是稀少的物件,自然也就越贵重。
文成旭挠了挠脑袋,也有点怀疑人生:“古代有这么先进的玩意?没见过,真没见过。”
机械的运用,在古代就有,可是将它运用到一把小小的铜锁里面,那简直就是匪夷所思。要知道,几百年前什么科技水平?
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手段有时候真的令人叹服。
“我听说,几千年前,公输班就做出能在天上飞三天三夜的木鸟。虽然这故事有点夸张成分,但有些事情不是空穴来风,说明古代就有比较先进的发明,有些甚至是现在的人都难以破解的。”顾海说道。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预测地震,这是现在的科技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可是,上千年前,中国就有古人做到这一点,谁又能解释?
可惜,地动仪已经失传。我们只在文献中还能找到相关记录。
要是实物还在,将其破解,将给人类带来巨大贡献。
“这锁,我找前辈估一下价。”这回,就是文成旭都不敢说值多少钱了。
(https://www.xddxs.net/read/2548386/450379070.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