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节 付出的代价
李鸿章通过总理衙门向大明提交照会,希望跟大明商谈东北铁路一事,如果是前几年,大明是不可能接受谈判的,现在朱敬伦的首要目的是赈济灾民,这需要满清政府的配合,至少也不能让他们阻挠,所以才接受了谈判。
但大明坚持认为,从大连修建一条通往俄国边境的铁路,是大明十年前就得到清廷同意的权利,这个权利不容侵犯,谈判可以,但必须基于这个权利的基础上进行谈判。
老实说,洋务派在中国历史上是有贡献的,是他们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近代化,但要把他们抬到太高的地位,也不是事实,他们跟顽固派相比是有进步意义,但自身依然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文人士大夫集团。
但他们跟那些空谈派,保守派和顽固派相比,有一点值得称道,那就是务实。
他们很清楚,谈开战那是不可能的,真能打的话,何至于新疆沦丧,陕甘覆亡,何至于江南半壁不保,甚至都不可能有大明这个国家。
而大明坚持的权利,他们也不能触动,既然大明已经在青岛和秦皇岛开始修建铁路,连俄国人都在修建恰克图到张家口铁路的情况下,让大明放弃修建大连到满洲里的铁路,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顽固派们担心的,不过是丢失满洲,他们就基于这点来谈。
李鸿章表示,大清并不反对大明在东北修建铁路,但是他们认为大明将大清境内的灾民送到东北,侵犯了大清对国民的管辖权,他们要求大明停止这种行为。大明则表示,这是基于仁道的救援行动,并不是对满清权利的侵害。
最后经过激烈的谈判,大明答应满清官府,可以对这些进入东北的灾民进行管理。同时满清再次确认大明有在东北修建铁路的权利,而且也表示不会在对大明转移灾民行为进行干涉。
李鸿章将谈判的结果报告给慈禧太后后,自然没有让顽固派们满意,他们在朝堂上大打口水仗。
顽固派质问,让伪明继续转移百姓,大清如何管辖。李鸿章回答说,在东北建立府衙,在哈尔滨、满洲里等地设置新的府县,派驻官员,自然能够管辖。
顽固派质问,现在任由伪明迁徙百姓,百姓不懂大义,见利忘义,被伪明收买了人心,将来要是伪明不愿意接受大清官府管辖,那又该如何是好,因此最好是一开始,就不能让他们迁徙大清百姓。
李鸿章回答说,以夷制夷。将来大明如果不肯接受跟大清签订的条约,自有洋人出面。这段时间他已经跟各国进行了沟通,各国都支持大清在东北的权力,并且表示如果有任何国家侵犯大清在这一地区的权力,他们都会坚决的支持大清维护权利的行动。
李鸿章这段时间跟洋人的交涉,也不是没有收获的,让他更了解洋人,更加完善了他以夷制夷的外交思想。
于是当跟大明在东北产生冲突后,他一边跟大明谈判,一边还暗中跟其他国家沟通,希望得到列强的支持,大明最后的让步,其实也有列强的态度的影响。英美俄三国都表示,不希望大明借助修建铁路,单方面扩张在东北的权利。
顽固派该不满还是不满,李鸿章早就失去跟他们辩驳的兴趣,只要慈禧支持就行了。
而慈禧太后表示了默认,中止了争论,但也没有明确表示出对李鸿章的认可,这个女人就是这样在各种派系之间的斗争中,确立了她超然的裁决者的地位,最终一步一步,将李鸿章、左宗棠这样的名臣玩弄于鼓掌之间,她能够统治晚清半个世纪,靠的还真不全是太后的地位。
其实何止满清的顽固派对李鸿章不满,大明内部的反对派也对洋务司的谈判内容不满。
对于赈灾,朱敬伦是出于纯粹的为民族保存血脉的考虑,但不可避免,仍然抱着传统士大夫心态,但是却跟满清的文人士大夫完全对立的大明官员们产生别的想法,他们将在山东等地的赈灾看作是收买人心才大力支持,将移民东北看作是大明对东北的开疆拓土而大声欢呼。
可最后大明洋务司谈判的结果是,承认满清对东北的管辖权,既然这样,那大明不是干了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吗?
他们认为大明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因此对此十分不满,可大明没有满清那样的朝堂,政府是按照部门各司其职的,他们对洋务司不满,可不能在朝堂上直接骂人,大明国内的思想争吵,主要集中在报纸上,不但文人官员们时不时的发表一些他们对时局的看法博取名誉,广大在野文人也喜欢加入讨论。
结果不满的文官密集的在报纸上声讨洋务司的失败,将东北谈判视作大明建国后最大的一次外交失败,激烈的甚至将其称作卖国,这给了主持谈判的伍崇曜极大的压力,甚至病倒了。
朱敬伦看望他的时候,他也有些沮丧,询问皇帝说是不是做出的让步太大了,大明付出了不该付出的代价。
朱敬伦让他安心养病,告诉他说谈判的过程他都很清楚,把救灾放在第一位,这是大前提,其他都可以放弃,而且表示大明暂时对东北没有领土上的要求,将来很长时间也不会打算在这里扩张。
至于代价,大明当然付出了代价,而且是沉重的代价。
源源不断运往灾区的物资,这些可都是真金白银换来的,大明自身的粮食产量都无法自给自足,只能大量进口,甚至直接将世界粮食价格抬高了三成,大明国内的粮价更是翻了一倍。
要养活整个北方的灾民,这可是相当于整个欧洲的人口规模,自然要导致世界粮价的变动。
获利最大的当然是产粮国美国和俄国,受到损失的则是所有的粮食进口国,其中损失最大的当然是大明。
为了给灾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供给,大明先后已经在美国发行了两亿美元的债券,这些将来都是要还的。
在国内则发行了五亿两白银的内债,这直接导致了大明金融体系的不稳,不但各种债券价格下降,甚至接二连三的引起挤兑,最后广府银行无法承担,只得暂停了纸币的对付,造成官府银行存银下降的根源,主要就是购买了太多的政府债券,所以最后政府有足够的理由出台法律,支持广府银行停兑纸币,并且给予广府银行纸币以法定货币地位,在承认广府纸币拥有缴纳税赋和购买官府资产的权力之后,正式确认这是大明官方货币,在大明境内,所有商人、百姓都不得拒绝接受纸币。
政府给予了广府纸币法定地位,允许他停止对付现银后,政府就可以发行更多的债券,然后被广府银行用纸币购买,政府得到纸币在去购买更多的物资,这相当于政府直接印钱,于是贬值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虽然大家不能拒绝接收纸币,可是物价一个劲的往上走,国内经济一片混乱。
在朱敬伦看来,这才是大明付出的最大代价,将苦心打造多年的稳定的金融市场,彻底的扰乱了,还背上了巨大的外债,最后承担这些代价的,将是大明全体国民。可以说将政府营造出来的,坚持工业和鼓励商业以来十多年的积累,全都砸了进去。
不过如果能够拯救数以千万计算的生命,这种代价那就是划算的。
根据铁路公司名下各个赈济站所作出的统计和估计,去年一年,在山东和直隶两地,虽然出现了饿死人的情况,但都是个案,绝大多数灾区,都因为得到了铁路运输的支持,缓过了一口气,没有出现整个地区的人都在饿死的惨剧。
可是因为铁路修建需要一个过程,河南和山西的情况要严重的多,本来第一年,这两地的灾荒其实没有山东严重,可最后由于山东更容易得到大明的外援,反倒是河南和山西饿死人的现象更加严重。
精确统计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一个个深入灾区的赈济站的预计,去年一年两省饿死人的数量都在十万以上。
今年开春以来,北方继续干旱,显然灾荒还会继续,甚至更严重。
大明救灾的代价,显然还没有承担完,今年还将承担更大的代价。
根据灾区的反馈,不计代价救灾的大明政府决定,继续发行外债。
内债是不敢再借了,这次将在伦敦发行一亿英镑债券,以大明关税作为抵押,这样可以筹集到相当于四亿美元的资金,而在美国也将继续发行债券,数量多达三亿美元,同样以关税抵押,可以说如果将来大明经济发展不起来,大明海关将受到英美控制,失去自主权。
同时欠下如此巨额的外债,将让大明的金融体系今后受制于欧美金融集团更大的影响,如果不能尽快的发展起来,大明经济将全面殖民地化。
这可能才是大明付出的最大的代价。
世界是公平的,有付出就有回报,这种回报不是等价的,但在大多数时候,这种回报会远高于投入。
(https://www.xddxs.net/read/2530457/348503430.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