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大国崛起1857小说免费阅读 > 第四百四十六节 送上门的扩张

第四百四十六节 送上门的扩张


  美国太平洋铁路公司麻烦不断,大明修建的广九铁路却运营良好。

  连接广東跟九龙港两个大的贸易口岸的铁路,不可能运营的不好。

  经过1869年下半年的试运营,70年就进入了正式运营阶段,比预计的要快很多。

  而朱敬伦担忧的老百姓阻断铁路,扒铁路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出现的情景反而让他有些意外。

  当第一天铁路开通的时候,远近各地大批百姓来看热闹,他倒是忘了中国民族是一个爱看热闹的民族。

  火车冒着黑烟缓缓开动,老百姓跟着跑,还有骑马跟铁路赛跑了,完全将铁路试车当成了一场狂欢节。

  这时候朱敬伦才发现,他很可能被历史书给欺骗了,他就纳闷了,为什么说清末修铁路的时候,遇到那么多问题,可是好像也没听说有那条铁路因为老百姓反对而被百姓自发的扒了的。

  除了义和团闹事时候扒过铁路,好像前后都没这么干的。

  细细一思量他就明白了,反对者肯定有,而且大多数都是乡间的保守士大夫阶层,他们容不得半点变化,可问题是这些人掌握着舆论话语权,所以就给后世留下了一个中国人反对铁路的愚昧印象。

  其实大多数人对铁路的态度是不懂,不了解,也不在乎,算一个热闹,反正又没从自家地里过,破坏风水也好,惊扰祖坟也好,反正跟自己没关系,没关系就不在乎。那些真正反对的,有的是看不惯各种西式玩意的老顽固,有的则是铁路从自家的土地上,或者从自家附近过,他们不舒服,但这种不舒服还远远达不到让他们站出来冒险反对的程度。

  所有后来张之洞修铁路也好,李鸿章修铁路也好,修好后都能良好的运营,尤其是张之洞修建的可是上千公里的京汉铁路,那么长也没见出现什么大事故。

  试运行期间,乘客就爆棚起来,大批看热闹不怕流血的,从这里坐到哪里,从那里坐到这里,全当免费旅游了。

  正式运营之后,人就少了许多,因为票价相当昂贵,客车分为三个档次,特等包间的价格是十两银子,头等票价是四两,二等票价也有二两银子。没人会化二两银子凑热闹的。

  但是商务履行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从广州到九龙只需要五个小时。最方便的,还是货物运输,这个时代的火车,主要还是以货运为主,哪怕珠三角沿线水运便利,但这条路上的货运依然爆满。

  第一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500万两银子,刨去成本费用,偿还借款利息等,第一年纯利润达到了三十万两银子。这不算多,因为第二年就超过了百万两,第三年第四年,连续两年突破两百万,三百万两,提前还清了所有债务。

  这些都是后话,今年年才刚到年初,朱敬伦过了两年比较踏实的日子,国内各项改革似乎度过了某个平衡点,开始朝着正确的道路发力,社会秩序井然,各种现代产业爆发增长,政府税收打着滚往上翻,商税突破了三千万两,关税也突破了一千万两,这还是在给许多商品免税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

  四千万两的年收入,让政府第一次有了盈余,同时政府扔掉了许多包袱,持续卖掉了两百多艘各种军舰,兵工厂完成了改制,并且能够在这个最好的时节最快速的自负盈亏,花钱的地方少了,税收又增加了,自然就有了盈余,但盈余很有限,只有一百多万两,偿付了债务利息后,也只能做到今年的债务不扩大而已。

  但朱敬伦知道今年注定不会平静了,世界史上一件大事要发生,普法战争。

  这场战争的历史意义十分重大,但不代表没有现实意义,这种地缘力量的变化,会形成一连串的连锁效应。

  从欧洲内陆爆发的日耳曼力量,会向周边发出强烈的挤压冲击波,法国、俄国都会强烈的感受到这种冲击。

  他们在这个时代还会不会再次联盟。以及法国这个殖民帝国会不会因此而收缩,他们在亚洲的殖民地越南,是不是让大明有机可趁。

  这些都要等待这些国家的反馈。

  谁知道朱敬伦等待的欧洲战争还没有爆发,中国反倒先出现变故了。

  已经平静了许久的太平天国再次蠢蠢欲动,他们向大明提出了一个诱人的提议,以江西向大明换取一千万两银子的贷款。

  不费一兵一卒,平白增添一个省的领土,大明政府的官员已经被这个美妙的馅饼砸晕了,绝大多数相关的官员都认为,没什么可犹豫的,马上答应太平天国的要求,别说借了,就是白给都行,有的官员信誓旦旦表示愿意捐献半年俸禄。

  可惜他们说了不算,在军事问题上,朱敬伦向来独断专行,他现在掌握着全部的军权,一刻都没有放松。

  天平天国这几年日子过的也算轻松,虽然被清廷牢牢的挡在长江以南,甚至连大明帮助下夺占的浦口也再次被鲍超的部队夺回,现在鲍超驻兵三合镇,这个当年李秀成击杀李续滨和曾国华的地方,但太平军也成功的阻挡了鲍超部多次过江的企图,在经历过被封锁天京的危机之后,太平军对水军格外重视,大明出售的军舰中,一大半都被他们买走了。

  清军在长江北岸再次打造了铁通一般的江北大营,由江宁将军鲍超部统一节制。但其实鲍超根本就指挥不动别人,无论是像石头一样赖在安庆的曾国荃,还是在扬州大练兵马的左宗棠都没把他当回事。

  甚至可以说,鲍超部之所以选择驻扎在三合镇,主要是实在找不到地盘,左宗棠抵触他驻扎在苏北,曾国荃更是不允许他驻扎在安徽。现在江北彻底军阀化,苏北等于是江苏巡抚左宗棠的地盘,他的军队还需要扬州、徐州的税收支撑。曾国荃则牢牢控制着安徽,做着安徽巡抚的官,完全没有挪窝的意思,谁要敢来,曾九爷就敢跟谁动刀子。

  可以说离开了曾国藩,同时被曾国藩遗策肢解的汉人军阀集团,其实比曾国藩在的时候,更加没有凝聚力了。好处是,对清廷的威胁也小了很多。

  清廷最近这两年,可是真的受够了这些军阀的苦,打也打不得,还打不过,骂又骂不得,当然骂估计也骂不过,跟这帮人玩笔杆子这种事,可不是八旗那帮大爷能玩的活计。

  八旗吗,还是当兵吃粮是正途,起码慈禧和奕欣是这么想的,但他们的八旗大爷连当兵的本事都没了。

  朱敬伦送给这叔嫂一份大礼,富珠哩等一大批在大明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八旗官兵被送回了北亰,这些人的战斗意志虽然不行,可毕竟有过军事经验,也上过战场,让奕欣如获至宝,马上给了富珠哩一个总兵的头衔,让他挑选在京八旗子弟,编练一只洋枪队。

  这两年北方的形势就是这样,清廷和汉人权臣勾心斗角,太平军成功守住了长江防线,不但成功开辟了苏福省,而且占领了整个江西,积蓄实力,缓过了天京被围时期的窘境,但是要打一场打仗,他们的积蓄还是不够,经过多年的历练,这帮子泥腿子也明白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再也不敢什么都不准备就贸然北伐了。

  只是这两年太平天国已然恢复了生产,江南地区的生丝为他们提供了巨量的税收收入,他们能够大笔从大明订购军火不说,而且自己仿造了大明的拳头产品,托马斯大炮。所需要采购的,不过是更难生产的线膛步枪。

  朱敬伦记得,他们这两年可是购买了20万只线膛步枪,一百二十艘蒸汽战舰,以及上万门大炮,显然已经兵强马壮了,积蓄想必也有不少,但依然要借一千万两银子,他们的野心恐怕不小啊。

  北伐是肯定的,两年前李秀成曾向大明提议,要联合大明北伐,只要大明能攻占北京,他就愿意将江西让给大明。显然两年前他们就有信心只要大明能进攻北亰,牵制住在山东负责拱卫京师的李鸿章部,他们就有信心能够击败江北的汉人军阀势力。

  两年后,他们直接告诉大明,只要给他们一笔贷款,他们就愿意将江西割让给大明,显然他们认为现在他们有能力独自北上,即便李鸿章南下,他们也有能力一举歼灭。

  但朱敬伦真的不太看好他们,两年时间,李秀成没有虚度,江北军阀也没有虚度啊,左宗棠重建了楚军,拥兵五万。李鸿章更是将淮军翻了十倍,达到了七万多人,在山东招纳了大批捻军和响马,组建了一只一万人的马队。

  鲍超部得到了朝廷的最大支持,上海的赋税大半都给了他,帮他打造了一只规模不弱的长江舰队,聘请英国人阿思本指挥,多次击退了太平军的进攻。还让鲍超这个人汉人武将,节制在江北的绿营、八旗各三万人,鲍超部总兵力高达十万人,似乎是江北军阀中最强的。曾国荃少了哥哥曾国藩的掣肘,肆无忌惮的扩充湘军,将旧的湘军势力整合就有十二万人,又招募新兵,已然拥兵十五万。

  太平军兵力倒是很多,号称百万,实际也有六十万,但是良莠不齐,对上江北的汉人军阀,朱敬伦还真的不看好李秀成,除非他能各个击破还有一点点可能,遇到两只联手,恐怕都打不下来。

  但是李秀成白给的地盘没道理不要,用北伐换江西,接替太平军抵挡湖南湘军,保护太平天国腹背这种事朱敬伦不会干,但如果白送的话,他倒是觉得帮太平军抵挡一下湘军,还算是一笔公道的买卖。

  但是做买卖吗,当然是要讨价还价的好,朱敬伦提出一个要求,借款可以,但是需要抵押,他觉得一条从宁波经过杭州,苏州,贯通江浙腹地的铁路路权就很有价值。

  太平天国的回复让朱敬伦直接坐不住了。

  他们大气的表示,宁波到南京的铁路而已,愿意让大明修建,他们还表示,只要大明有意,他们很乐意将上海也交给i大明管理。

  原来太平军的目的并不单单是江北,李秀成念念不忘的,竟然还是上海,这个让他三次无功而返的十里洋场。

  可是他们疯了吗,他们不知道上海现在有一大群大强盗,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甚至还得算是新近在上海扩张的厉害的大明国的暴发户商人们。

  难道他就不怕引来洋人的集体抵制,不怕惹来英国人,法——

  想到法国,突然朱敬伦脑子一个激灵,法国今年要被普鲁士暴揍啊,如果太平军今年进攻上海,法国人还真的没有力量干涉,那么说来这倒还真是一个好机会。

  至于为什么太平天国说要将上海交给大明,原因也很简单,吃到了甜头了。

  大明现在已经完全控制了宁波港,英国人主动放弃了宁波海关,因为实在是管不过来,他们发现宁波海关的税收要跟太平天国结算,而上海的税收却是交给清廷的,两套机构根本就无法放在一起结算,而且他们跟太平天国打交道起了多次冲突之后,就萌生了退意,但也不愿意直接将海关交给太平军的人管理,他们想到了大明。

  此时宁波港整个的政务都在大明控制之下,他们认为大明能够保护这座海港,和在这座海港上做生意的洋人,提出的唯一要求也是,不允许太平军进宁波。

  大明跟太平天国商议之后,取得了宁波的海关管理权,这座海港在英国人手里已经发展起来,不需要进行创新,萧规曹随就能逐步扩大关税,去年给太平军提供了500万两银子的税收,大半都是来自于浙江生丝的出口关税。

  宁波每年就能提供500万两银子,那上海能给他们多少银子?最少1000万,不,应该是2000万两吧,而他们没管理海关的经验,也对管理海关没兴趣,与其交给对他们越来越不友好的洋人,还不如交给大明这个盟友呢。

  这就是原因。


  (https://www.xddxs.net/read/2530454/350464681.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