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节 天国从此不太平
李秀成就是缺乏这股狠劲。
当初他将杨辅清部和汪海洋部统统排斥到了江北,怎么看都是一招高明的政治谋略,如果换成袁世凯这样的人物,基本上就掌控了太平天国,因为袁世凯接下来第二步,肯定是在江南彻底肃清反对势力,在所有的军事力量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时候,肯定会将那批压在自己头上的洪姓王爷势力剪除。
但李秀成没有,他只是简单的排挤了不是自己嫡系的军事力量,仅此而已。
政治上的优柔寡断让他彻底失去了机会,但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如果李秀成够狠,他就能坐视那近二十万杂牌太平军,在长江以北自生自灭,用自己控制的水师封锁长江,那么他依然可以跟满清划江而治。
可如果他一旦将这二十万人放入太平天国境内,这批人不会感恩李秀成的救命之恩,反倒会将李秀成势力恨到骨子里。因为当初就是李秀成让他北伐的,而现在北伐失败了,他们回到了太平天国,失去了在江北的一起地盘、财富,李秀成不可能给他们,那他们就要恨李秀成。
可惜李秀成不够狠,他无法做到在洪姓王爷,甚至洪秀全的压力下,放任二十万太平军自生自灭,他派出了水师,不是去封锁长江,而是将这些人全数接回了江南,在此期间,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没有攻打他们。
李秀成将杨辅清部十万人最后安置在江南的芜湖地区,而将汪海洋部安置在镇江地区。
看到李秀成的做法,朱敬伦马上就明白,太平天国今后不会太平了,将会不但的走下坡路,他们的扩张时期结束了。
从此之后,他们不但没有余力扩张,反而有可能爆发内战。
因为杨辅清和汪海洋今后绝对不会再次北伐了,太平军要北伐,就只能是李秀成的嫡系人马去北伐,可在杨辅清和汪海洋的掣肘下,李秀成又不能放心大胆的将自己的兵力派到北方去。
李秀成在政治上犯得这个错误,不但葬送了太平天国的未来,也给太平天国的命运中,埋下了一颗注定要爆炸的炸弹,至于什么时候爆炸,得看李秀成自己的行为以及曾国藩师徒的对策了。
但很确定的一点是,太平天国政权,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
基于这种思想,朱敬伦决定尽快扩大大明在江南地区的利益,趁着太平天国政权还能抵制住洋人的压力,将大明的利益渗透到这个国家的角角落落里。造成既成事实之后,即便将来满清收复了这些地区,也必须默认大明在这里的利益。
当然这只是准备之一,军事上的准备也在进行,那就是做好随时北上在满清之前吞并太平天国,至少是跟满清瓜分太平天国的准备。
一般情况下,这种计划朱敬伦都是高度保密的,不会通过政府,因为通过政府,就难保不会被赫德知道,赫德知道了,就难保英国政府知道。
做这种事情,朱敬伦都是直接找伍崇曜商议,直接动用伍家的商业力量来进行。
根据朱敬伦的要求,伍崇曜还真的有合适的人选。
正好还是他洋务司范围的力量,徐荣村家族。
徐家是买办世家,但也是商业巨头。
在徐家第二代佼佼者徐润的经营下,他们收购了破产的怡和丝厂,将怡和丝厂搬迁到了苏州境内的盛泽镇,起名荣记丝厂。
但是之后他们遇到了很大的难题,徐润在盛泽镇开办荣记丝厂,目的是扩大这里的辑里湖丝产量。
辑里湖丝在这个时代,乃至在后世都是顶级的丝绸原料,因为这种生丝的光泽和韧性都是生丝中的佼佼者,哪怕是手工产品,送到博览会就能拿金奖。
这个时代,西方育种追求的是产量,因此西方的蚕种向肥大方向发展,蚕宝宝个头大,蚕茧体型自然也大,缫出来的生丝产量相应也大。可是辑里湖丝的育种理念则高度追求了品质,一根辑里湖丝能够吊起七枚铜钱,十分惊人。总结起来,辑里湖丝具有“细、圆、匀、坚、白、净、柔、韧”八大特点,并且在这八大品质上都是一流。
不过老天爷是公平的,辑里湖丝色泽和韧性品质都是一流,可是产量则大大不如其他生丝。
因为孕育辑里湖丝的蚕种,是一种叫做莲心种的蚕种,顾名思义,这种蚕种的蚕茧,只有莲子大小,别说跟西方培育出来的大白蚕相比,就是跟江南其他地方的蚕种相比,也是大大不如。
所以辑里湖丝的产量一向不大,产量小,品质高,这很符合奢侈品的定义,因此辑里湖丝织成的各种丝绸产品,也是西方贵族最热衷的高档衣料。
徐荣村开办的荣记丝铺,过去就是用辑里湖丝在伦敦博览会上取得了金奖,从而打开了名气,并且随着徐荣村在大明洋务司效力,更是大大拓展了荣记的国际网络,他们将办事处开到了伦敦和巴黎,向英国的麦克斯韦尔和法国的里昂提供原料。
可这种原料产量太低,大大制约了荣记的发展,所以徐润才收购了破产的怡和丝厂,打算利用机器生产扩大辑里湖丝的产量。
但徐润对技术的生疏,让他遭受了重大损失。他最后发现,花费了巨额资金搬迁到盛泽镇的缫丝机器,根本就无法利用莲心种这种蚕茧,这种小蚕茧,就很难用机器进行处理,徐润是一个有魄力的年轻人,他后来能成为中国四大买办之一,自然有自身的优秀品质,不肯轻易放弃就是这种品质之一。
反正已经投入了巨资,他咬牙继续坚持,从意大利和法国聘请了专业的工程师,请他们到中国专门针对莲心种进行试验,调整机器,研究新的生产工艺,用了三年的时间,又增购了大量更精密的机器,才终于试制成功,打造出了专门用来缫制莲心种的专用机器,去年年初,荣记丝厂才真正开始正常生产,可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将产量扩大了一倍,比手工生产的质量也大幅提高,在均匀度方面,远超手工产品。
结果就是荣记的利润大大提高,不但一下子收回了成本,而且在湖州的南浔镇、震泽镇开办了两家工厂,垄断了这一代的莲心种蚕茧来源。
也让徐家成为在太湖流域最成功的大明资本。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伍崇曜认为徐家是执行朱敬伦扩大大明资本在江南利益政策的最佳人选,他找自己的部下徐荣村悄悄一说,得知这是皇帝的意图之后,徐荣村二话没说,立马然侄子徐润投入巨资,在太湖周边的宜兴、无锡和长兴等地,分别投资兴办十座工厂,直接垄断这一带的优质蚕茧资源。
有徐家这种合适的人选,大明在江南生丝行业的利益扩张进展即顺利又容易,可江南地区可不仅仅只有生丝一种利益。
太平军统治的江南地区,历史上一直都是中国的富庶地区,在农业时代,这里是最好的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称号,只要苏州、湖州一带丰收,天下就没有饥馑之忧,大航海时代之后,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江南开始从粮食生产向经济作物生产过度,苏湖一带成为了最好的桑蚕中心。
但江南还是中国最好的优质茶叶产区,西湖龙井始终就是中国名茶的代表。但在全球化时代,显然西方市场更加重要,而西方人可不喜欢龙井这种绿茶,于是江南茶商们慢慢引入了南方的红茶制作方法,在祁门一带试制成功了祁红这种高香红茶,在品质上马上就跟福健大红袍,江西宁红,广東英红并列中国四大高香红茶。
四大红茶中,大明现在已经掌控了其中三种,也就是刚刚培育出来的祁红还没有掌控,作为垄断世界茶叶生产的国家,早就将红茶生产当作战略性产业,就在今年徽州商人胡元龙试制成功祁红,立马就在上海市场上受到了洋人的追捧,显然大明不可能放任这种情况继续下去。
伍崇曜本身就是世界第一流的茶叶巨头,可他还真的没有能力渗透进太平天国的茶叶产区。在动用政府力量之后,伍崇曜选中了一个合作对象,那就是江西饶州府浮梁州的一个江姓茶商。
浮梁地处江西东北,除了拥有中国瓷器中心景德镇之外,这里历史上还是一个著名的茶叶产区,唐代白居易有诗云“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早在唐代,这里的产业生产已经很有名气了。
而浮梁另一大特产则是瓷器,中国的瓷器之都景德镇,就位于浮梁境内。生产丝绸的湖州府南浔镇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湖州府比不上半个南浔镇。在浮梁这句话可就不是夸张了,一个饶州府可能还真的比不上半个浮梁城。一般的县令都是七品,浮梁县令的品级都不一样,是特设的五品官。
江氏在浮梁开办了一家天祥号茶庄,世代经营茶叶生意,不但自己开辟大面积的茶园,还在临近的太平军控制区的徽州府的祁门和婺源两县有生意,更重要的是,江氏还在上海开设了茶庄,茶叶都通过洋人出口海外。
伍家看重的就是江氏这条生意链,可也不仅仅是这样,因为伍家并不缺渠道。他最看重的其实还是江氏所在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浮梁的地理位置。
浮梁东边紧邻的是太平天国控制区徽州府的婺源县和祁门县,这两个县都是太平天国统治区的优质红茶产区,鼎鼎大名的祁红,就出自祁门,这才是伍崇曜真正看重了江氏的原因。
伍家的资本,加上江氏的地利,伍崇曜有信心通过江氏的天祥号,在短时间内垄断徽州地区的茶叶资源。
他的做法非常霸道,跟江氏说好之后,出资三百万,调集了大量技术力量,进入徽州,短期内开办三十家机器制茶厂。有这三十家机器制茶厂,别的不敢说,至少能够垄断祁门和婺源这两个产区的优质红茶资源。接着再向整个徽州渗透,事半功倍。
垄断江南地区的优质蚕茧原料有徐家这样的商业巨头,垄断徽州地区的优质红茶原料,有江西婺源这样的地利之便,可是对江南的另一大经济商品棉纺织业,大明就没有办法了,因为大明的棉纺织业实在是不争气。
(https://www.xddxs.net/read/2530452/348503997.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