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在线 > 第一百三十八节 热锅上的和珅

第一百三十八节 热锅上的和珅


  通州之战的惨败,和珅是第一个知道的,他是军机大臣之首,恰好又在军机处执勤。

  这个结果让他觉得天塌地陷,通州失陷,意味着敌人随时都会来攻打北京。

  北京兵力雄厚,但谁都知道都是些什么玩意,平时提笼遛鸟,大话连篇,老子抬手都能摸到天的样子,真上阵可就稀松了。

  本就是旗人出身的和珅太了解这些人的德性了,那些卫紫禁城的正黄旗官兵“夏日当值宿者,长衫羽扇,喧哗嬉笑”,他们天天上朝那个见不到,可都是一群纨绔子弟,谁也没人愿意去得罪。

  看守圆明园的侍卫“乃竟日衤果体酣卧宫门之前”,大臣上前责备,守军还振振有词,说什么虽然衤果体,但跟那些随意旷班的卫士比较起来,这还算是“坚守岗位”。

  后来嘉庆神武门遇刺,身边的卫士袖手旁观,几十个天理教徒居然打进了皇宫内院,这些千古罕见的咄咄怪事还没有发生,就是发生了,可能也不会让人奇怪。

  一般的八旗子弟则每日酗酒唱戏、游荡赌博,甚至打架斗殴,官府也不好去管。

  事实也证明八旗兵已经难堪大任,不提康熙年间,平三番时候就已经需要依靠绿营的那些旧事,就是镇压白莲教期间,前线都有大量奏报抱怨八旗的奏章,和珅看过的就不下一车了。

  开战之初,北京的八旗子弟为了发财还纷纷请缨赴战,为此争吵不休,乾隆还以为军心可用,甚是宽慰;但八旗开到了前线后,这些过惯了城市生活的八旗子弟根本追不上敌人,前线将领记述,“一旦负枪荷戈,走山路数十里,汗淫淫下,喘息不宁”。由于平日养尊处优惯了,还有挑食的坏毛病,“饮醇啖肥,习以为常”,到了前线后,竟然“包米杂粮,食不下咽,先自饥饿,与猾贼追逐百数十里,鲜不病乏者”。

  这些连前线的粗食都吃不惯的八旗兵,让前方将领苦不堪言,甚至请求朝廷赶紧把这些不习劳苦、不受约束、碍手碍脚的八旗子弟调回北京,免得丢朝廷的脸和妨害军事行动的协同一致。

  这回京营去通州作战,果然又是先踊跃请缨,接着踊跃逃跑。

  和珅觉得,梁肯堂那个老好人真的是白死了。

  但他不像落得一个跟梁肯堂一样的结局,可他是军机大臣,这些败仗他也是有份的,尽管以他跟乾隆的关系,乾隆不死他就不倒,可总是落人把柄,况且随着贼寇占着天津,北京城可是越来越乱了,北京的物资供应全靠江南,走的都是大运河,天津就断了大运河,不收复天津,北京就会被困死。

  可现在这情况,还怎么打?

  有两个办法,一个从前线调兵,能打的兵要么在浙江,要么在湖北,调回来防守京师,可调他们回来没几个月是不行的,他们回来了,浙江和湖北还要不要了?另一个办法就是从关外和蒙古调兵了,那些塞外苦寒之地的守军,平时被人看不起,认为他们老土,乾隆还维持斥责过京师的旗人,可那些淳朴的八旗才是能打的。只是关外调兵,也是老问题,时间不够。

  朝廷上让嘉庆御驾亲征的声音越来越大,反和珅势力渐渐的以此为契机拧成了一股绳,让和珅开始感到恐惧,看着已经说话都不太清楚的老乾隆,和珅觉得他的富贵越来越不保险了。

  和珅已经掌控朝堂快二十年,那些还能反对他,还敢反对他的人,都是些他都动不了,或者说乾隆都动不了的家伙,是一个个王爷,是一个个旗主,这些人的地位比他和珅高,权势却没有和珅大,捞钱却没有和珅多,不服和珅的一大把,要是这些人联合起来整他,和珅怕是得脱一层皮。

  焦急归焦急,党争了一辈子,还能赢了一辈子的和珅,是有两把刷子的,不管是貪官还是清官,能做到和珅这种级别的,都是极其有能力的人。

  和珅很快就想到了一个问题,这周琅是大海寇,且祸害许久,不是第一次攻打城池了。连整个福建都打了下来,可唯独在广州吃过憋,而且是两次,那一次勾结英吉利使团围攻广州,最近还收到广州的长麟奏疏,说已经打退了围困广州的周琅部海寇。

  长麟有几斤几两,和珅还能不清楚,他是怎么做到的?而且和珅还发现,长麟主政闽浙的时候,周琅海寇已经占领了厦门,却直到长麟被罢免,都没有攻占过福建陆地上的城池,等长麟一走,魁伦上任,短短一个来月,泉州、漳州和福州就都丢了。

  和珅顿觉这事有古怪,肯定有猫腻。

  至于长麟是不是跟周琅海寇有勾结,和珅并不在乎,和珅还知道一些他提拔起来的地方官吏,甚至勾结地方上的绿林土匪,让一些江洋大盗帮他们做一些脏事。长麟能勾结到周琅这么强大的海寇,还能让对方两次从广州退走,在任的时候不攻击福建,和珅觉得这是长麟的本事。

  论本事,和珅自诩绝不比长麟差,长麟能做到的,他和珅也能做到。

  只是不知道长麟是如何拉拢到这个海寇,还让对方言听计从的。

  和珅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一个能让海寇放弃嘴边的肥肉不打的道理,除非对方根本就不想打,或者不打的好处比打还要多。

  除非?

  长麟给了周琅大把的好处!

  和珅只能想到这里,这让他很心动,如果这个海寇能用钱收买也不是坏事,广州买得起平安,北京更买得起。

  可一来无法联络对方,二来不确定长麟到底是以什么方式收买的,所以和珅还是苦恼。他查阅编了广州围城期间长麟等广州官员的所有奏报,发现众口一致,海寇是被打退的。这谁信啊,同时和珅还看到最大的功劳被盛住这个不学无术的皇帝小舅子给得了。

  盛住什么德性,和珅当然清楚,作为皇帝的小舅子,和珅没少和盛住来往。

  盛住能从广州之战上分到最大的功劳,除了地位高,肯定还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盛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否则即便他地位高,也高不过长麟这个觉罗,况且当时嘉庆是不是太子还没人敢肯定呢。

  所以盛住肯定有鬼。

  于是和珅马上找到了盛住,他要从盛住口里得知实情,甚至还要利用盛住跟通州的周琅拉上关系。

  盛住当然不愿意开口,广州那件事他是打算带到棺材里去的,广州官场所有官员都有参与,集体搜刮钱财给海贼,这样的事情传出去了,他有八颗脑袋都不够砍得,别说他姐夫是皇帝,就是他爹是皇帝,他都死定了。

  可他哪里是和珅的对手,在和珅威逼利诱,并且甩出一份打算上奏的奏章,上面写着要保举盛住去前线督战,并且抬出了盛住曾在广州力毙周琅手下夷人头目科林一事为证。看到这奏折盛住当即就尿了,现在这局面,不调湖北、浙江的精兵回援,让他去督战,这不是让他去送死吗。

  这回出征,京营死了多少人,多少家都挂起了孝,光是他这几天见的朋友,就不下一二十家了,而且京营里几个他从小玩到大的好友,竟然也死了,让他一时间都生出了珍惜生命的感慨,对自己的身体额外看中,这几天窑子去的都少了,酒更是好些天没喝,太医开的健身方子,倒是老实吃了起来。

  在和珅保证就是有不当的地方,也不会追究的情况下,盛住哪里敢不吐露事情。

  和珅猜的没错,广州给了海寇一笔赎城费,但他没想到数额那么巨大,竟高达两千万银元,不过这对北京来说,也不是个问题,他和大人挥挥手也就凑齐了。只是对方打广州,要了两千万,打北京又会要多少?

  猜是没有意义的,一定要派人去跟海寇联络,人生在世,无非为了名利,只要对方是那种愿意拿钱息事的就好办,怕就怕对方是真的要来争天下,根本不在乎钱的。

  派去跟海寇联络的,不能是自己人,容易撇不开关系,盛住就是最合适的人。

  和珅又威压盛住,公诉他,这天下迟早是他姐夫的天下,他盛家的富贵就靠他了,要他务必想办法联系上通州的海寇,跟他们谈谈。

  盛住不想接这个活,可也没办法,就像和珅说的,这天下迟早是他姐夫的天下,他将来的富贵不可限量,犯不着折损在今天,狠了狠心,派长随出城去了。

  这亲信是跟过他去广州发了财,是他家世代的包衣奴才,忠诚方面不用担心。而且在广州的时候,也是他一直跟海寇联系,是他跟海寇的师爷一起清点钱款的,不知道海寇里那个很懂风月的魏连理先生这次来了没有,要是魏先生在,这事就成了一半。

  盛住想着,觉得事情不但会成功,而且成功的可能极大,他突然想到在广州的时候,最后他竟然狠狠的发了一笔,难道这回钱还会从自己手里过吗?

  可一想到,当年在广东主持大局的是长麟,现在在北京主持大局的是和珅,把这俩人对钱财的态度一对比,盛住也就熄了发财的想法,只剩下真心希望能把海寇送走的念头了。


  (https://www.xddxs.net/read/2530448/390584850.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