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节 自行崩溃
当三百万中国士兵在温暖的哈萨克营房中大啖从伊犁送过来的羊肉,当专业化的炊事班那些伙头兵们还有闲情逸致包牛肉包子的时候,他们的对手英俄联军却在四处漏风的破帐篷中瑟瑟发抖。
英军不缺少吃喝,哪怕中国舰队封锁了黑海海峡,但通过俄国领土,从彼得堡的铁路直接通到伏尔加河下游,交通是有保障的。
主要是对大陆性气候的不适应,这里干燥、寒冷的气候,跟英国湿润的气候截然不同,英国士兵感觉无论穿多少衣服,批多少被子,他们依然浑身冰凉。相比之下,俄国队反而情况要好一些,不是他们的补给更好,而是他们更适应气候,或者说更耐苦寒。
好容易挨过了漫长的寒冷冬季,春季万物复苏,冰雪消融,草长莺飞,英俄联军计划继续发动攻势,一定要在夏季结束前,攻占哈萨克丘陵地带。但鉴于中国人的兵力过于雄厚,两国协商增加更多的队。
尽管是在俄国领土上作战,尽管现在看来俄国人更需要为自己而战,但双方依然就兵力分担问题产生了争议。俄国表示他们愿意组建更多的队,将俄军规模扩大到200万人。这种扩大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增兵,要保证维持战场兵力的话,其实需要征用的士兵数量是远多于200万人的。俄国提出希望英国将队增加到100万,这样联军将拥有300万兵力,可以跟中国在兵力上达到平衡。
英国更愿意提供军费援助,让俄国武装更多的人,不是英国人珍惜本国人的生命,事实上那些贵族不会同情爱尔兰和苏格兰人的生命,甚至英格兰下层人民的生命,他们都不太在乎。主要还是成本问题,英国养一个兵的成本是廉价的沙俄的十倍以上,他们只需要给沙皇提供几千万英镑就足以让沙皇武装数百万大军,可要武装同样数量的英国队,非得十倍以上的资金投入不可。
俄国人也了解这个道理,他们之所以提出让英国承担更多兵力的要求,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军费,英国人去年已经为俄国提供了2000万英镑的军费,这笔钱是俄国财政收入的两倍,几乎承担了俄国100万队的所有支出。终于在英国同意将今年的军费援助提高道3000万英镑之后,俄国决定单方面增加100万兵力。将俄军扩大到250万人,加上英国的50万队,俄国将拥有300万可用的兵力。
在英国支票的支持下,新的俄军不断的武装起来,不断开向哈萨克草原和鄂毕河流域。
草原上则先是积雪消融,导致泥泞不堪,继续阻挡双方的战斗范围,影响战斗规模,终于在暮春集结,太阳的征发让草地变得坚固,可以支撑骑兵的大范围冲杀和迂回了,大规模的厮杀再次出现在中亚草原上。
英俄联军开始发动大规模进攻,两国都憋着一股劲打算在今年取得决定性胜利,他们不希望战争拖到明年去,每拖一年,对英国人来说就是上亿英镑的投入,相比总支出,援助俄国的那点军费真的不多,而且十分划算。
这场英俄联军的攻势从4月开始,一直打到了6月,然后就无以为继了。不是他们的兵力损伤的无法继续维持攻势,而是英俄联军中突然爆发了疟疾。
长期野外生活,让士兵染上疟疾十分正常,甚至可以说在几百万人中发生疟疾是必然的。疟疾会传染,很快就变成疫情在整个军中流传。对300万人来说,没有良好的公共卫生设施的野外,这些情况基本上不可避免。
疟疾在这个时代是会死人的,唯一有效治理疟疾的药物是奎宁,是从金鸡纳树树皮中提炼出来的特效药,因此在中国成为金鸡纳霜。
但问题是,唯一在大规模生产奎宁的国家正是中国,非洲公司在西非开辟了大规模的金鸡纳树种植园。之所以是非洲公司,而不是商业能力更强的欧洲公司,或者更野心勃勃的美洲公司,主要还是非洲公司早先在谢清高的带领下,有一支以冒险和探索为主要目标的团队,对他们来说,探险中最大的危险不是敌人的袭击,而是水土不服带来的疾病,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就是疟疾。
治疗疟疾的药是有的,产地大家也知道,就是南美地区,印第安人是第一个运用这些药品的,他们通过服用带有奎宁成分的金鸡纳树树皮,来治疗疟疾。欧洲人把这种方法带人了文明世界,按照欧洲人的药方,治疗疟疾需要附庸差不多5千克的树皮,病愈后还要连续服用一周,每天500克,以防复发。这些树皮在英国的零售价格大约是1英镑500克,所以只有有钱人家才买得起树皮。
谢清高是一个不太在乎成本的探险家,但他的公司有在乎的财务,谢清高坚持要带足药品,最后公司管理层决定自己种植金鸡纳树,节省成本。之前金鸡纳树都是在南美地区野外生长,印第安人直接砍倒大树,剥取树皮。
非洲公司从印第安人手里买来了种子,就近在西非热带地区引种,经过科学拣选,发现了其中药效最好的金鸡纳树种,种植了数百万亩种植园。
尽管随着非洲公司的大规模种植,奎宁树皮的价格大幅度降低,可依然是一种高价药品,不是普通人买得起的,各国探险家和军队都有采购,但这种上百万人的战争,不可能给每个人都提供这种药品,而且战争爆发之后,英俄联军已经断绝了奎宁供应。
这让他们对蔓延的疟疾无法控制,疟疾不一定杀死每个人,但至少有三成以上的死亡率,比战死的比例还高;而且感染疟疾之后,战斗力会丧失,发烧虚弱等症状,会让人感到绝望,别提进攻了,此时能保住队不哗变都很困难。
关键还是恐慌,这种让人无助疾病在中西方古代文学作品中都十分常见,西方人直接将其称作魔鬼;魏晋南北朝时期,赫赫有名的建安七子,在疟疾爆发的瘟疫中,五人死于同一年,这种大文人的生活条件和健康状况都无法抵御疟疾,更不用说战场上苦战了一年,居住条件恶劣,健康状况不良的队了。
中国队始终以守为主,攻防结合,不断的从英俄联军的薄弱处进行突击,两军的战斗状态始终持续,因此敌人渐渐停止的攻势,很快就被中国队注意到,而且查明了原因,通过俘虏知道敌人染上了瘴气。
疟疾在中医中被成为瘴气,认为是吸入了毒气所致。在西方也被认为是吸入了沼泽地区的毒气所致,因为常发生在潮湿的沼泽地带。
敌人的不利情况迅速反馈到了最高层,此时内阁产生了不同看法,文官为主的官员,建议此时可以停止大规模攻势,跟敌人脱离接触,让敌人在瘟疫的打击下自行崩溃,他们说这叫坐敌自败。
文官的理由是,跟敌人大规模接触,有可能让本国队也感染上瘟疫。事实上,还是出于文官的仁道思想,他们对死亡天生排斥。
但队不这么认为,讥笑这种坐敌自败的思想十分危险,他们坚持应该继续出击,攻守结合才是正确战术,任何死守的思想都可能引起失败。
军官的理由是,在敌人行将崩溃的时候,给他们施加更大的压力,压断他们紧绷的脊梁,彻底击败敌人。
周琅支持了队的意见。
大规模的反攻开始了。
在长达数百公里的哈萨克丘陵防线上,中国队开始更频繁的出击,通过数以千计的各种大小隘口,他们向丘陵外的敌人阵地发动进攻,英俄联军困于疟疾,战斗力越来越弱,关键是战斗意志大幅度下降。
胜利的消息不断传回国内,虽然没有什么决定性胜利,最大的歼敌俘敌数量也很少超过万人。
但接连的小规模失败,让英俄联军决定后撤,他们计划先退到图尔盖高原一带,依托高原地形和图尔盖河、伊希姆河防御,这样更靠近俄国国土,交通运输可以得到改善,生病士兵可以退到后方治疗。等待队恢复战斗力之后,再跟中国进行决战,今年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机会,现在看来已经很渺茫了。根据西方人的经验,这种疟疾往往会在秋天天气转凉之后,自行消散。
可惜他们的对手不肯给他们从容后撤的机会,开始发动了全线进攻,这让英俄联军头痛不已,在敌人强攻的情况下,强行撤回肯定会引起崩溃,不撤退的话,疟疾越来越严重的削弱了联军的战斗力,士气普遍低落,以这样的队对抗中国人,风险也很大。
在这种不利时机下,英俄两国决定采取其他方法,唯一可行的就是政治方法,他们通过中立国向中国传达和谈的要求。
中国表示可以谈判,但要求在哈萨克的英俄联军全部投降,这等于拒绝谈判,因为将两百多万队交给中国,等于将俄国的命运交给中国了。
战斗只能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进行。
(https://www.xddxs.net/read/2530445/406950145.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