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节 两个打手(1)
满清帝国跟非洲公司的贸易往来早在他们吞并阿富汗之时,就已经建立起来,通过印度河流域,双方在白沙瓦的贸易量很大。
内陆的山陕商人跟中亚的贸易也一直在进行,并且随着铁路的修建,贸易量也相当大,每年数百万两银子。
满清的制度,一直采取贸易垄断政策,所有的对外贸易,都是皇帝下辖的内务府进行,他们并没有关税制度,而是从贸易利润中获得利益。
作为一个技术落后的农牧政权,满清对贸易的依赖性比过去大清帝国时期要严重多了,大多数消费品都无法自产,内务府从晋商或者非洲公司手里得到中国和印度的商品,在国内又进行垄断销售,再赚一笔利润,每年从这种贸易中,内务府可以得到上百万两银子。
贸易利润占到了他们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则是通过赋税。以前的大清帝国富有四海,从汉人农民身上得到的赋税足够支撑他们的政权运行,根本不对边疆的游牧民族征税,但现在不一样了,牧业是他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牧民征税则是必须的,他们的方式还是采用的俄国制度,而俄国的征税方式,则是继承草原上的传统。这种传统甚至可以追溯到突厥、吐蕃帝国时代,非常的简单易行,比如一头牛收一条腿。
满清的牧业税制是按人头来征收,一个人每年缴纳四张羊皮或者一张牛皮,内务府的作坊将这些皮子加工成生皮,然后出口到中国或者印度,然后在由当地的皮革业进行深加工,制作成皮鞋、皮靴等皮革制品。
农业赋税则基本上是继承自中国的,按照雍正之后的摊丁入亩方式征税,征税的对象不是人丁,而是土地,税率十分低廉,每亩平均缴纳粮食0.038石,这对于亩产平均两担的中国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来说,税率真的非常低,差不多百分之二左右。
而且满清的农田都是旗田,是政府组织八旗自己开垦的,平均分给每个旗民耕种,可以说所有汉八旗旗人都是自耕农,不用受到地主的地租盘剥,所以收获九成以上都落到了旗民身上,这种实惠,让汉八旗现在对满清极为拥护。
但这些都是基于有足够开荒的土地,一旦土地开始稀缺,自耕农开始分化为佃农,底层民众开始赤贫的话,这种拥护也就不复存在。
土地的话,由于满清这些年一直在扩张,可开荒的土地还有很多。新占领的波斯,古代也是一个农耕发达的帝国,公元前两千年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农耕文化,当时波斯还是部落时代,有十个部落,其中六个农耕,四个畜牧,可以说农耕已经占据了主流。
波斯帝国时代的基建技术相当发达,基建对于一个大帝国来说,是维系统治的重要工具,罗马帝国,中国古代王朝都会在稳定的情况下,兴建大量的基建设施。波斯帝国的官道系统,可以跟罗马帝国和中国古代王朝相媲美,这是一个大帝国管理的必要条件。
水利设施作为重要的基建项目,波斯帝国也没有落下,波斯帝国在自己征服的领土上,比如中亚的河中地区,建立了大坝和灌溉系统。在其核心领土伊朗高原上,当然不可能不用心经营。但伊朗高原地形,气候较为干旱,所以他们发明出了一套特殊的水利系统,叫做暗渠水利系统,将地下水引至地面。这其实就是中国哈密地区的坎儿井系统,很难说这一套特色的系统是中国人发明的,因为他跟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的灌溉系统差别太大,似乎更适合较为干旱的地区使用,因此很有可能是从波斯帝国经过中亚地区传入中国西域的。
波斯帝国打造的这一套系统,有的依然在发挥作用,有的则因为年久失修,废弃掉了。道光统治了这里之后,迅速恢复这些水利系统,而他也有相关的经验,汉八旗中不少工匠都是从新疆来的,其中就是哈密一带维护水利设施的工匠。另外波斯本就是一个技术较为先进的国家,他在波斯也得到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
伊朗的可耕地面积是很大的,后世统计高达5600万公顷,超过8亿亩。伊朗人开垦出来的耕地就高达1800万公顷,接近3亿亩,其中可灌溉耕地就有830万公顷,折合1.2亿亩,旱田有940万公顷,折合1.4亿亩。
现在的水平还无法达到后世伊朗的技术水平,但通过恢复古老的水利系统,灌溉耕地的面积开始大大提高,已经超过了3000万亩,波斯迅速取代费尔干纳盆地成为满清帝国新的粮食中心。
接受一个成熟的农耕地区,利益是巨大的,可基于成熟的农业生产的成熟社会,则是一个麻烦。宗教上,道光通过强力手段将宗教降服于政治之下,可是经济问题却是一个问题,因为道光接受的教育和他的官僚体系,都是长于政治,也弱于经济的。
之前他们跟中国的贸易往来,都是内务府垄断的,当时的经济也比较单一,政治架构也很简单,垄断相对容易。可是现在吞并了波斯之后,他们发现这种垄断变得困难了。
过去能够垄断,首先是技术上很容易做到,不管是跟中国的内陆贸易,还是跟印度的河运贸易,都是通过险要的关卡进行的,很容易控制。可是波斯直面波斯湾,有漫长的海岸线,波斯人从事海贸的又极多,跟印度、奥斯曼帝国甚至非洲,都有贸易往来,现在要在漫长的海岸线上设卡控制,那难度是极大的。
英国人尚且不能杜绝茶叶走私,被迫降低了茶叶关税,何况满清呢。
这种新局面,比处理宗教问题更麻烦,宗教在于人心,而人心并不是生存的基础条件,而是更高级的精神需求,精神需求可以替代,但基础物质则无法替代。道光无法断绝数以万计的沿海居民的生计,除非来一次沿海迁界,否则无法阻挡渔民们跟海外的联系。
况且还存在着海外势力,恺加王朝时代,跟英国签订了贸易条约,也跟非洲公司签订了贸易条约,道光并没有跟英国人正面交锋过,他还敢向英国叫板,但非洲公司背后的中国,满清政权始终升不起勇气对抗。
而且跟中国保持贸易关系,对满清是极为有利的,时至今日,他们依然可以从中国吸引到相当质量的移民,大量的遗族通过陆路向中亚迁移,现在开辟了海路之后,他们甚至可以从海陆来到满清帝国,如果得罪了非洲公司,那么这条海路不但无法利用,甚至陆路的人口迁徙也可能被掐断。
满清从中国吸引的,心向大清的旧士子们已经越来越少,毕竟已经过了一代人,新一代对满清的认同感几乎没有,老一代愿意投奔的,已经投奔,不愿意投奔的,也已经作古,或者即将作古。他们现在吸引的,主要还是新王朝中的那些失意者,最大族群还是那群过去的上层族群,也就是八旗,而且是京城八旗为主。
京师八旗当年的生活比地方驻防八旗更加优越,嘉庆曾经试图迁移一部分人去东北做地主,都纷纷逃回来,放不下北京的物质生活。可是新王朝对他们就没有那么客气了,越是旧王朝的权贵,越是新王朝的弃民。王公贵族的府邸,第一时间就被没收,这并不是周琅看上了这些财产,而是按照传统惯例,在王辅的民政管理下进行的。
满清当年一统中原后,对明朝的权贵也是这样处理的,普通百姓的家产可以保留,而王公贵族的财产,由于一般都是皇帝赏赐的,这些名叫“钦产”,新王朝都会予以没收,除非个别为新王朝立下功勋的旧权贵,很少有人能保住他们的财产。
目前在大周治下,除了盛住等少数满清权贵外,大多数权贵的府邸、农庄都被没收了,成为官田,大多数都用来赏赐新功臣了。
那些失去了所有财富的权贵阶层,当年在北京有上万人,他们都接受过最高等的教育,知识水平相当高。很多流落街头,开始从事下九流行业。比如戏剧行业中的旗人相当多,有的人过去是养戏子,现在则做了戏子。有的更惨,卖儿卖女,进入青楼谋生。
总之大量的旗人中上阶层沦入最底层,他们对社会的不满是很重的,要么选择造反,要么选择离开。有在中亚立足的满清帝国召唤,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移民。他们带来了较为高级的中国知识,许多人成功成为满清帝国的各级官吏。
所以道光一方面无法解决成熟的波斯社会的商业管理问题,一方面又不愿意得罪非洲公司,以免从中国的知识输出断绝,因此他选择了跟非洲公司合作。合作的方式是租借一个港口给非洲公司,非洲公司许诺帮助满清打造港口体系。
骄傲的满清很欢迎,因为这些年他们就一直不断从中国输入知识,早就不再是过去那个骄傲的大清帝国了。满清政权还不清楚,跟中国公司的合作,会让他们越来越绑在中国的战车上。很快他们就收到了欧洲公司通过非洲公司发来的合作邀请,军事方面的合作。
(https://www.xddxs.net/read/2530435/408528183.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