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最新更新 > 第四百八十二节 加冕

第四百八十二节 加冕


  宗教充当了调停人的角色,莫斯科大主教菲拉列特·德罗兹多夫频繁在奥尔加和沙皇之间进行沟通,这是彼得大帝时代废除东正教牧首制后,教会第一次开始在政治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奥尔加表示,沙皇在俄国的执政,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混乱,亚历山大已经证明,他作为沙皇有多么的不称职,所以奥尔加希望亚历山大能够主动退位。

  德罗兹多夫认为,或者是沙皇认为,奥尔加的政变无论从任何角度,都不具备合法性,即便沙皇退位,第一顺位继承人也应该是他的长子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

  奥尔加表示,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尚未成年,由他接任沙皇,只会让俄国陷入权力混乱之中,对现在的俄国十分不利。德罗兹多夫又认为,如果沙皇年幼的皇子不适合继位,那么沙皇的几个成年的弟弟,更有继承权。作为沙皇的妹妹,奥尔加无论如何都没有继承的理由。

  双方的谈判,实际上都是在拖延时间,亚历山大的愤怒已经让他失去了理智,他根本就不想接受妹妹任何的条件,他认为他的妹妹,要么是疯了,要么是被中国人控制了,要么就是背叛了祖国和家族。

  奥尔加的拖延,则是为了让軍队尽快赶到莫斯科,控制莫斯科这样一座城市,十万人还是单薄了一些。

  三天时间一过,三十万軍队已经进驻莫斯科周边,奥尔加向沙皇转达了最后通牒。

  她希望沙皇能够理智的接受她的接任,她保证沙皇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同时向各方承诺将恢复和平,与周边各国保持友好,让俄罗斯永远结束永无休止的大国争霸。

  但是很可惜,沙皇拒绝了通牒,奥尔加知道,这次政变最关键的就是能否控制莫斯科,以及能否控制沙皇。她迫不得已,只能下令軍队攻城,但要求軍队保证沙皇一家的安全。

  莫斯科驻防兵力不足五万,攻城部队高达三十万,加上政治攻势,莫斯科并不难攻占,很快大军就打破了俄军的防守,进入了城市。巷战也没有发生,许多成建制的軍队,决定保持中立。其实軍队对沙皇的支持,也因为惨烈的战争而大幅度下降,毕竟谁都不想被派去前线牺牲。

  也有一些死硬派,但只能被消灭,战斗只持续了两天,克里姆林宫就被包围了。终于沙皇的两万軍队在这座堡垒式的的宫殿布防,奥尔加派人传话,希望沙皇能够投降。避免无谓的死伤。

  主教依然继续在两派之间斡旋,莫斯科的其他派系也开始活动起来。

  沙皇的反对者们一直不少,大量斯佩兰斯基时代留下来的官僚,资产阶级政治势力跟回归的旧贵族之间,甚至贵族内部也不和谐,此时的俄国,依然是后农奴制时代的转型时期,各种矛盾还没有理顺。

  巴枯宁、赫尔岑、别林斯基等等中产阶层自由派政治人物开始跟奥尔加联系,希望得到奥尔加的支持。莫斯科的大贵族势力也在暗中跟奥尔加谈判,希望奥尔加能够保证他们的利益。

  沙皇日渐被孤立,驻守克里姆林宫的軍队,也开始出现逃跑现象,毕竟谁都不想在这种政治斗争中白白牺牲,尤其是作为首都卫戍部队,里面有太多的沙皇信赖的贵族子弟,这些人可聪明着呢。

  奥尔加频繁接见各路政治势力,之前沙皇的政策是打压资产阶级政治势力,于是采取了贵族回归政策,而且模仿英国城里了贵族议院,资产阶级的国民议院的议案,必须通过贵族议员才能交由沙皇批准。

  资产阶级政治势力,因此一直对沙皇不满,但俄国还缺乏一个有组织的中产阶层,政党政治尚未形成,加上国民议会中也夹杂着大量的旧贵族,让议会一直无法成为制衡沙皇的势力,从这一点上来看,亚历山大二世的政策至少是对他自己有利的。

  资产阶级代表希望奥尔加能够解散贵族议院,他们就愿意向奥尔加效忠,承认奥尔加为俄国沙皇。贵族议院尚未表达这样的观点,他们只希望奥尔加不要改变沙皇的现行制度,甚至许多贵族还希望奥尔加能悬崖勒马,放弃这次政变。

  尽管看起来资产阶级更有支持奥尔加的态度,可奥尔加并没有完全接受他们的要求,而是进行了反复的谈判,她答应可以限制贵族议院的权力,答应废除贵族议院否决国民议院通过法案的权力,如果双方的法案有冲突,则提交沙皇裁定。

  奥尔加还答应废止贵族补助金,停止农奴税的征收,贵族将不再享有对失去农奴和土地的补偿权力。这一条让资产阶级政治势力决定支持奥尔加,他们将召开会议讨论,拥护奥尔加接任沙皇,并按照新的方式进行加冕,效仿英国的在议会上,向宪法宣誓,而不是在教堂加冕。

  宗教势力对此是不满的,但奥尔加对宗教进行了让步,决定加强东正教的教权。恢复被彼得大帝废除的牧首制,解散宗教事务管理委员会,将宗教管理权力,交回教会。成立莫斯科和全俄罗斯大牧首,由大牧首对全国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但沙皇坚持大牧首的任免,必须经过沙皇的肯定。

  恢复大牧首制度,这让宗教愿意支持奥尔加,德罗兹多夫将成为全俄罗斯大牧首,他不可能不为此积极奔走,基本上宗教势力认可了奥尔加,甚至愿意给她加上圣人头衔,以表彰她对宗教做出的贡献。

  贵族院是最后讨论奥尔加的继承权问题的,大多数贵族依然坚持奥尔加没有继承权,但有些贵族政治家认为,如果贵族院反对的话,国民议院通过法案,则有可能让贵族院失去沙皇的支持,奥尔加通过武力夺取皇位之后,恐怕会解散贵族院。

  贵族院始终无法达成一致,奥尔加则采取了一个极其高明的手段,她先游说国民议院,希望他们能通过一个决议,恢复俄罗斯的大牧首制度,认为此时争取全国民众的团结十分重要,而教会对民众的影响力巨大,只有联合民众,才有可能压制贵族。国民议院同意了这一点,然后通过决议,赞成恢复大牧首制度。

  宗教和贵族,一直都是沆瀣一气的保守势力,国民议院都通过了这个法案,贵族院没道理反对,两院一致支持在混乱的时候恢复大牧首制度,那么沙皇呢。

  此时沙皇虽然被困在克里姆林宫中,但主教还是能够来去自如,他拿着议会的法案,进攻求见亚历山大二世,不知道跟沙皇怎么谈的,沙皇竟然也同意恢复大牧首制度,或许希望在此时能得到教会的支持吧。

  通过这个法案,德罗兹洛夫联合莫斯科各教会主教,共同同意由他临时就任莫斯科和全俄罗斯大牧首,等到莫斯科封锁解除之后,全国教会在进行投票。

  推动大牧首制通过,只是奥尔加的一个政治手段,她接着继续忽悠国民议院,用贵族议院向他们施压,告诉他们,因为贵族院的反对,她不可能得到两院的一致认可,她不可能仅仅在国民议院进行加冕,那样是对合法性的巨大挑衅。所以她希望能不向议院,而是继续坚持传统,由全国大牧首,代表所有信仰东正教的民众,为她加冕。只有这样,她才能够取得合法地位,然后采取一些措施废除贵族特权。

  国民议会认可了这一点,接着奥尔加的軍队迅速向克里姆林宫发起了攻击,很快攻破了城墙。事实上,在主教的斡旋下,并没有发生多么激烈的战斗,主教成功说服了一些守城的军官,放弃了防守,他们并没有投降,而是退往大宫殿,保卫在这里的沙皇。

  于是沙皇的部队被压缩在了大宫殿周边区域,而就在大宫殿近前的十二使徒教堂和主教官邸,都落入了奥尔加之手。

  她的目的也在于此,历代沙皇都在这里加冕。她为了合法性和神圣性,她不愿意让自己的加冕有一丝瑕疵,毕竟她的行为本就不合法。

  主教的官邸和座教堂就在克里姆林宫中,一方面说明沙皇对宗教的控制,也说明他们对宗教势力的忌惮,又说明宗教在俄国的地位,因此主教是能影响到那些守卫宫殿的軍队的。

  控制了十二使徒教堂之后,刚刚得到沙皇同意恢复大牧首制度,临时就任全国大牧首的德罗兹洛夫突然就背叛了沙皇,在宗教界、政界、权贵以及尚未来得及撤走的各国领事的见证下,他在十二使徒教堂中,为奥尔加举行了加冕典礼。

  完成加冕之后,奥尔加迅速恢复了莫斯科对外的通讯,全世界迅速得知了俄国的情况,大多数政治人物的感受都跟亚历山大一样,惊讶,怀疑,再三确认后才相信俄国真的发生了这种荒唐事。

  各方的反应都是不同的,英国第一时间表达了不承认的态度,其他国家都没有表态,英国认为这次政变是中国在幕后操纵的,所以他们宣布,奥尔加女王从任何角度上看,都不具备继承俄国沙皇的权力;其他大多数国家也都怀疑是中国的操纵,却也因此保持了沉默,谁愿意在情况未明的时候,得罪中国这样的大国呢。

  列国的态度很重要,但却并不紧急,真正紧急的是俄国人的态度,尤其是出征在外的俄国軍队的态度。


  (https://www.xddxs.net/read/2530432/405591622.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