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章:喜峰口(求票、求收藏)
不对,干嘛非要养羊啊?
那多浪费。
长考中的朱由检忽然冒出另一个念头。
既然是去草原,那在草原边上设定一个固定的羊毛收购点,专门收购羊毛,不就轻松搞定了。
不用管他是谁的羊毛;也不用管他是自己养的,还是偷得抢的。羊毛来路一概不管,只要能送到收购点,我们就收。这多省劲。
相信只要有利益那就一定会有人来。
朱由检眼睛一亮。
这种方法应该不错,就是驻守草原收购点的人可能会有一定的危险。
嗯,只要注意控制手中资金的规模,危险应该不大。
这个方案应该可行。
朱由检翻出他那张写意的大明地图,开始在图上搜寻合适的地点。
喜峰口这个熟悉的名字映入朱由检的眼中。
对这个名字,朱由检很有印象。喜峰口抗战嘛,是中国人都知道。那绝对是大刀砍鬼子的经典战役,大刀进行曲就是专门为它所创作的!
也不知小鬼子现在是什么时代?现在他们好像是德川幕府时代吧?管他呢,反正现在的小鬼子也没什么太大的威胁。
从地图上看,喜峰口的位置不错,离京城也不远,就选在这吧。就是不知道喜峰口当地到底合不合适?
“老郑,”朱由检把郑英泰找来,很随意的问道,“你对喜峰口那边熟吗?”
“小的走过几次,不算太熟。不过,殿下要有吩咐,小的马上就去给您办妥。”郑英泰习惯性的客气回答。
听清信王殿下对他的称呼,郑英泰已经笑的见眉不见眼了。
信王殿下肯喊他老郑,那就不会在记恨以前的事情。肯亲口询问他,就一定有事要办,他得抓住信王给的机会,可不能随便错过。
“不太熟?那你把你知道的都说来听听。”对郑英泰客气的说法,朱由检不是很满意,他沉吟片刻方才问道。
“喜峰口,那是咱大明通往草原的一个重要关口,关城不太大,里面住的人很少有平民,大都是些军户。”
郑英泰脸上露出回忆之色。
喜峰口这条商路可不太好走。
大明境内到喜峰口关城的路段还好,人马通行还算顺畅。出了关城,道路就变得崎岖难行,狭窄处最多只能容一辆马车通行。不过,只要出了山区,面对的就是广阔的草原。哪里算是京城去草原最近的道路。
不过,喜峰口属于大明九边之一的蓟镇管辖,是蓟镇辖区内的重要关口。喜峰口属于军事管制区域,正常是不允许商队通行的。
当然,穿行喜峰口的商队还是有的。但凡能从这里来往草原的商队,都是有背景的大型团队。
“商队能走?”朱由检兴奋的问道。
“能走。”郑英泰肯定的回答,他走过可不止一次。
只要没打仗,商队肯定能走。喜峰口后面的遵化城,那日渐繁茂的集市不都是喜峰口过来的商队所带来的。
得到郑英泰肯定的回答,朱由检开始思索在喜峰口设立收购点的可能。
想设立收购点,首先喜峰口是军事管制区,这是绕不过去的小麻烦。
军事管制区?
朱由检仔细端详地图上喜峰口距京城的距离,在这份写意的地图上,喜峰口似乎离京城真的不算远啊?
这份大明地图的比例尺到底有多大?
朱由检使手比了又比,还是无法确定京城距喜峰口的大致距离。
这到底能有多远?
大明这地图真该重新测绘了,至少得把精确的比例尺加上吧!朱由检在心中幽怨的向地图吐槽。
“老郑,喜峰口到京城到底有多远?”朱由检从地图上是实在无法搞清具体距离,还是问问明白人吧。
“大概有6、700里地吧。”郑英泰不太肯定说道。
“一般商队走个8、9天也就到了。”郑英泰又补充一句。
参考郑英泰的大致数字,再对比地图。
“嘶”朱由检不由的抽了口凉气。
天子守国门,大明这还真不是空喊的口号嗬。
商队走8、9天,那一般的军队总比商队走的快一些吧?
就算加上辎重拖慢行军速度,那8、9天的时间也不算长。
要是训练有素的精兵呢?
恐怕最多5、6天就到了吧。
更可怕的是,朱由检现在算的还只是步兵的速度。
来敌要是骑兵呢?
那顶多3天,就差不多能跑到京城了吧?
作为前世的优秀宅男,饱经各种影视、小说摧残,就算没什么军事天分,朱由检也知道,3天的时间,以大明的效率调动军队的时间恐怕都不够。
京城的战略纵深也太小了吧?
“老郑,你知道喜峰口驻扎了多少人马吗?”朱由检随口问了一句。这一句他只是下意识的的问,没指望能得到确切的回答。
“知道,一共有4、500人吧。”出乎朱由检的预料,郑英泰随口就回答了出来。
“这么少?”朱由检惊讶的问,“老郑你不是瞎猜的吧?”
“喜峰口这么重要的关口,蓟镇才放这么点人手,就不怕出事吗?”
听到信王殿下的质疑,郑英泰涨红了脸。
“小的绝不会弄错。小的每次经过那里,都要给驻守的千户上供。每次都是按这个数字准备的犒赏物资,人数应该不会相差太多。”
听到郑英泰的辩解,朱由检感觉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这么重要的关口就放4、500人守卫,大明对边军的战斗力就这么放心?
似乎猜到朱由检在想什么?
郑英泰又补充道:“殿下,这个千户算是有良心的了,他只吃了一半空饷。他手下的兵丁,看上去也算的上是很精壮了。”
“吃一半的空饷还叫有良心?”朱由检忿忿的反问。
“殿下,您有所不知。”
知道信王殿下就没离开过京城,对边军情况根本不清楚,郑英泰笑着解释。
“殿下,大明一个千户额定兵额是1112人,这个数字指的只是战兵。实际每个千户还有大量种地的散兵,那就是军户。”
郑英泰说道这里,朱由检明白了。
为什么喜峰口如此重要的关口,才驻兵4、500人?
在大明朝廷的编册上,喜峰口应该是有2000多驻军吧?
(https://www.xddxs.net/read/2493295/399774234.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