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山沟书画家大结局 > 第二八七章 此子,大才!

第二八七章 此子,大才!


  颜真卿书《祭侄文稿》,那是子侄新丧,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悼之痛。

  王羲之书《兰亭集序》,那是喝酒赋诗,兴致正浓之时的意气风发。

  其后,张旭的《肚痛贴》、怀素的《苦笋贴》,那都是如同日常记叙一般的寥寥几字,或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随手写的十几二十字,会成为一代名帖,这就是书法的魅力,妙手偶得!

  钟岳写下的这二十字,加上落款,一共二十二字,甚至于落款都不想写什么年号、年龄。如今的落款,多者可达几十字,而钟岳的这个落款,就是简简单单的“钟岳”二字,甚至于说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行楷了,介乎行草之间。

  行书,本来就没有很严格的划分,细分为行楷和行草,那也是广义上对于字迹潦草与否的分发,本身行书就没有这样的区别,一幅作品内,可以有偏向草书的行书字体,也可以有偏向楷书的端正笔法,全凭笔者当时的心情而已。

  钟岳写的这二十个字,仅仅是占了很小的一个篇幅,仿佛这并非是为了创作而创作出来的,就像是一个有事要离去,随手写下的便签,告知他人,自己去干嘛了,所以写到最后,笔意之上,居然可以看到一丝仓促的潦草。

  潦草并不就是说不好,形散而笔法凝,这才是书法。

  主持华东赛区的大抵是西岭印社以及几省书协的德高望重之人。南方的书法氛围,在明清之时,吴门小楷、云间书派、华亭书派,天下能书善画之人,江南十之占七!

  即便是在近代,岭南书派、西岭书派,那都是南派巨擘,南学和北学相互促进的齐头并进之势。

  然而现在,相较环境和人才,书法在南方远远不如北方来得活跃,这也成为了这些西岭书派之人的心头之痛。

  大势已去,非常人可挽天倾!

  穿着破布鞋,一身藏蓝色中山装的老头,年纪已逾古稀,拿着笔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赵老,您在这里干什么呢?”

  老头姓赵,赵永胜。西岭印社上一任社长,如今的名誉社长。在国内书坛享有一定名誉,一些书法圈内人士,更是尊称为“南赵北蒋”。

  南赵,就是赵永胜,至于北蒋,则是当初云徽电话联系的那位碑学大师,对于漆书也有很深厚的见解。

  赵永胜没有回答身后人的话,而是继续在思索着这幅作品。这幅写在斗方上的作品,看上去更像是写书之人随意留下的墨宝。

  斗方,是书画中的常见样式,通常都是四尺大宣对裁成两份,二尺长二尺宽的正方形尺幅,称之为大斗方;再将大斗方裁成一尺见方的正方形,称之为小品斗方,也就是赵永胜眼前这幅作品的样式。

  赵永胜眉头拧在了一起,看到这幅作品的时候,他就没有挪开过目光。

  “闻说绍兴黄酒好。”

  七字成一列,字体清秀,看得出此人的功底非常扎实,尤其是力透纸背,定是笔法了得之人。

  “赵老师!”

  赵永胜被打断了思绪,回过头有些小情绪地说道:“干什么?”

  看到向来平易近人的赵永胜语气里带着些不厌烦,便有些结巴地说道:“哦,作品少了一张,是不是……”

  “等等。”赵永胜回过头。

  那人瞄了一眼,有些惊讶地看着赵永胜居然在提笔临摹这幅学生作品!

  钟岳的行书用笔,师承琅琊王氏,加上对于书圣王羲之真迹玉简的临摹,如今行笔都是犹如鬼神之触。

  “这写的是什么玩意儿?”那人看了眼内容,“不伦不类的,打油诗吗,还是骈文?”

  赵永胜笔顿在纸上,忽然回头怒喝道:“闭嘴!”

  那人被吓了一跳,这是什么意思?不仅是他被吓了一跳,后边的不少在整理参赛作品的人都被吓了一跳,纷纷走过来。

  “赵老,发生了什么事?”

  赵永胜拿着笔,长叹了口气,“老朽冲动了,莫怪。”

  “啊?哦……没事,赵老师……”

  赵永胜继续伏案临摹着。

  “这笔,为什么是这么用的?”

  “妙啊!”

  “我明白了!妙哉!”

  “未逾法度外畴,真是妙啊!”

  赵永胜仿佛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丝毫没有估计周围人的异样目光。这幅《黄酒帖》,赵永胜临摹了已经不下三四遍了。

  “待我携酒二斤”。

  好像是已经准备出发了,赵永胜明显感觉到用笔之人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样子,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虽变化无常,但法度具备。

  最妙也是让他最不能理解得是最后那七个字,笔势骤然厚重起来,用枯墨瘦笔。尽管笔画粗细变化不多,但有单纯明朗的特色,增强了结体疏放的感觉,与其奔流直下、一气呵成!

  仿佛已经急得连沾墨都是多余的举动,就想直接离去的那种心切之感!

  最后的钟岳二字,都不能用行书来归类了,几乎一种草书的落款,连笔、简写,看得让赵永胜心情跌宕起伏。

  不知道为什么,当看到山阴徐文长几个字的时候,赵永胜居然浊眼里有一种泪光闪烁的悸动!

  这行书之人,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啊?

  文字,有时候比任何直观的场景更能够摄人心魄,书法的魅力,就在于将文字展现得更加有魅力。赵永胜放下笔,转过身的时候,看到一群人都站在身后,也是下意识地退了一步。

  “你们……”

  “赵老您又出神作了啊!”

  “好书法!”

  赵永胜皱眉,摇头道:“此作不是我写的。不说这个,附近可有徐渭墓?”

  一个绍兴本地的书法家这次过来帮忙打下手,一听到赵永胜问起徐渭墓,便说道:“有。此地过去,车程不到十分钟。”

  “你带我去。”

  “诶,赵老,这里还要有事情仰仗您来拿主意呢!”

  赵永胜拉着那个绍兴此地的书法家,回头说道:“稍后再说!”

  一些人低头看向赵永胜桌上那幅作品。

  “诶,大赛专用章,这是谁啊,办事这么不靠谱,参赛作品怎么扔在这里?”

  那个已经发呆不敢说话的人回过神来,咽了口唾沫,颤颤巍巍地说道:“赵……赵老师刚刚在临摹这个学生的作品!”

  会议厅内陷入一片死寂……

  ……

  ……

  寒潮下的朔风,在南方呼啸。

  北方人过冬靠暖气,而南方靠一身“正气”!

  酒坊生意惨淡。古老的作坊,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已经悄悄退出了它本应存在的意义。老板娘在堂上坐着,打着毛衣,过了年,这里的租期到了,可能也就关门歇业了。男人已经去市里找活干了,这里的酒,能卖一点是一点,然而对于在城里买房,还是遥遥无期。

  “有酒吗?”

  老板娘回过神来,看着拎着皮匣的钟岳,“有啊,要什么酒?”

  钟岳一路小跑,有些急促地说道:“什么酒好?”

  老板娘一愣,“你要烧酒还是黄酒?”

  “来绍兴,哪能不喝黄酒,要黄酒。”

  “是买点特产回去?五年陈的老花雕,怎样?”

  “还有更陈的吗?”

  老板娘眼睛一亮,“有,十年陈的。”

  “来二斤。”

  “你等着。”

  ……

  钟岳有些急促地拎着买来的花雕,朝徐渭的陵墓前跑去,他先是跑了一段路,而后又慢下来。

  “我为什么要跑得这么急?”钟岳这么质问了自己一句。

  然而他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要匆匆跑去见徐渭。

  当他平复了心情之后,方才那种情绪消散了,他又有些怅然若失了,好像刚刚失去了什么一样。他拎着酒,走在了青石砖上,来到了徐渭的青坟前。

  黄酒是否是十年陈的,钟岳不清楚。

  他将瓶塞打开,深深一拜,“谢先生大恩!”

  这一回,钟岳不仅要谢授画之恩,更要谢这次因为徐渭而产生的灵感,让他在不经意间,完成了旷世之作!

  ……

  等到钟岳离去十多分钟后,赵永胜站在青坟前,看着条石叠砌,上覆黄土的徐渭墓,眼前放着一坛瓶塞已经打开的绍兴花雕,眼眸之中满满地震惊。

  “此子,大才!”


  (https://www.xddxs.net/read/2485276/394376785.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