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伏牛永镇
“嗯?”王戈沉吟,“您的意思是,不光考虑利,还要考虑弊?”
朱乾坤颔首,“唐大唐二和孙中原邝西寅是没法比,不过你想过没有,唐大唐二,背后的人?”
王戈一拍大腿,终于完全醒悟,“师父啊,这里面的水太深了!依我看,谁都不交算了。”
朱乾坤轻叹一声,这个徒弟,脑子转得快,做生意是一把好手,但是有两个毛病,一是眼光不长远,二是过于自以为是。若不是自己在铜器手艺上登峰造极,恐怕他也会觉得自己没什么过人之处。
却不知,姜还是老的辣。
年岁或许不会把一个笨人变成聪明人,但是有些人生经验,光靠脑子想是想不出来的。
“谁都不交,就是谁都得罪。既然他们双方做了同样的东西,总有一天是会碰头的。”朱乾坤道,“罢了,这事儿我来承担吧,你暂且置之事外,就当什么都不知道。”
王戈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默然点头。
孙中原离开了朱乾坤的别墅,回去自然要和邝西寅碰头。
“虎叔,怕是要多在伏牛待上几天了,总得等朱乾坤做好了东西再说。”
“我本来就没想早走。听你刚才的意思,朱乾坤见过此物?”
“这个他不说,我也拿不准。但是存在这个可能性。”
“伏牛!”邝西寅点了一支烟,“这个地方,我总感觉有点儿意思。”
孙中原也点了一支烟,“我倒是顺手用手机查了点儿资料,伏牛镇的称呼,好像要比伏牛市早。不过网上的资料五花八门,也没有确凿的东西。”
“伏牛镇是个古镇,历史确实很悠久,具体有多悠久,还真不好查了。伏牛市嘛,最早是个县城,民国时候叫铜山县,就因为有铜矿。建国后改成了伏牛地区,后来成了地级市。伏牛市,确实要比伏牛镇的名字来得晚。”
“不知怎么回事儿,我总感觉伏牛镇有股子特别的气息。”
邝西寅听了,立即把烟头摁灭,“你也感觉到了?”
“虎叔,你说的有点儿意思,也是这个意思么?”
“我开始并没有感觉到,是从墓葬出来之后才感觉到的。隐隐有种煞气的感觉,但肯定不是,因为没那么凌厉,似乎还有点儿雄浑。”
“如此说来,这个战国时期的高人,将墓葬选在此处,还不仅仅是因为甘德石申的情况?”
“这个不好说,我一直在想,他说的那个重大玄机,是不是和伏牛镇有关呢?”
孙中原深深吸了一口烟,“或许,为墓葬选址,是因为甘德石申的国别,同时发现了一处风水绝佳之地。同时,正是因为墓葬选址,才在这个基础上,发现了重大玄机。这个重大玄机,可能真的和伏牛镇有关系!”
邝西寅想了想,“这件事儿,不要太着急了,要是很容易想通,反倒有可能是错的。”
孙中原点头,“等朱乾坤做出青铜圆片再说。”
这个青铜圆片,并不是他们手上那件天星猎的“配套产品”;相当于一件相对先进的仪器上,装了一个相对落后的零件。组合之后,有真正结果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总是有可能发现一些端倪的。
“换一处酒店。”邝西寅突然说道,“然后,我们再去一趟伏牛镇。”
孙中原失笑,“虎叔,刚才你还说不着急。”
“去一趟,并不是着急,闲着也是闲着,我们还没有在镇上走走看看呢,这么一处古镇,说不定真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
两人退了房,改住另一处酒店。这处酒店不在市中心,条件相对差点儿,但是,距离伏牛镇,却更近了。
而唐二,依然住在这处四星级酒店。进进出出,他们之前居然一直没有碰上面。
吃过午饭,两人去往伏牛镇。这一次,黑子和大军没有跟着,但是把那辆半旧不新的哈弗给了孙中原。伏牛镇距离市区不过三四十里,两人自然没打算住下。
到了镇上,找个地方停了车,两人开始闲逛。
伏牛镇不大,方圆不过数里。宽点儿的主路一共四条,两横两竖,如果高空俯瞰,倒像是一个“井”字。镇上的确保留了古建筑,但是不多,其中有一处明末清初的大院保存完整,就在这“井”字中央。
院门大开,两侧挂着刷了白漆写着黑字的牌子。原来现在是镇政府的办公用房。
“单凭这处大院,称之为古镇也足够了。要是所有同期古建筑得以保留,那就好了。”孙中原站在门口,对邝西寅说道。他们上次来去匆匆,就在一处旅店住了一晚,根本没有细看。
就连邝西寅最早的时候过来,也是没有在镇上流连。
“不要说全部保留了,只要能保留上几个类似的古宅院,这里就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了。”邝西寅笑道,“走吧,转一圈。”
他们走到“井”字的东北角,真看到了一处古井。据说连通百里外原始森林的地下泉水,至今还有不少镇上的人在这里打水。
古井作八角形,井台青石光滑圆润,有不少年份了。听打水的人说,在明代,此井经过修葺,至于更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在“井”字正南,还有一个牌坊,宽度仅有三米多,也不高。不过,肯定是这些年翻建过,上半部分很新,只有下半部分的柱石能依稀辨别年份,应该也像是明代的建筑。
牌坊这种建筑,大体上作用一般有二。
其一,宣扬礼教,称颂人物。比如贞节牌坊和功德牌坊。
其二,作用等同于牌楼,有一定的标志性,比如某地入口,某山水名胜。
分辨作用,主要通过上部的横向匾额上的文字。
这个牌坊上,也有文字,是四字小篆:伏牛永镇。
从字面上来看,好像就是指示这里是伏牛镇,加一个“永”字,无非强调一下罢了。不过,孙中原却感觉有些疑惑。
“永镇······这牌坊如果初建于明代,为何不用明代流行的楷书行书,乡人也更易辨认,而是用了小篆?”
(https://www.xddxs.net/read/2442348/367218583.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