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两方求助
杜玉清见范斯远如此包容和理解自己,遂暗下决心:这是最后一次,这是自己抛头露面的最后一次,只要能让程大哥顺利脱身,从此以后她就把所有的荣光都让给他,而自己则退后,只成为他身后最坚强的后盾。
经过这次范斯远的剖白,两人的感情又增进了一些,只要他们在一起,周围的人都能感受到他们之间的默契,似乎他们两人中间总萦绕着一种特别的氛围,即使两人不说话身体、眼睛也流淌着脉脉的情愫。杜玉清看人的目光也沉静了几分,比原来多了些自信与笃定,少了一些紧张和坚硬,好像她心里一直有块的大石放了下来,整个人一下放松了许多。
范斯远的神态则变得安详,他的话语少了许多,常常看着人笑而不语,云淡风轻人畜无害的,但熟悉他的人没有人真会觉得他无害,所以听说他被调入调查程炫君谋反的专案组里,随即将要去陕西、宁夏那些苦哈哈的地方,有人就松了口气,觉得他定是得罪什么大人物了,要不然怎么会被踢到那拉屎的地方?由此带来一个后遗症就是范斯远的眼前和耳根又清净了不少。
怎么把范斯远弄进专案组,让杜玉清和范斯远颇费了些思量,实际上他们俩在相处的时候并没有在情啊爱啊的言语上过多地缠绵,他们时间有限,大部分精力都花费在商量具体事情的处理上。他们的默契更多是在做事时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一个得偿所愿后会心的微笑。比如,在如何把范斯远弄进专案组的问题上,他们就是各抒己见然后子丑寅卯比较利弊后决定的。求李宾之?范斯远否决了,就他那个谨慎又谨慎的行事风格这件事不知要拖到猴年马月?找义父杨应宁?杜玉清没有同意,即使他老人家肯帮忙找人,这个圈子也会绕的很大,会很耽误时间。她的目标是要找一个在京城淫浸多年,树大根深的人,这个人必须和他们立场一致,并且毋庸讳言可以开门见山说明来历。
于是杜玉清想到了一个人,最后她是在郭诚宇的陪同下去见了他父亲英国公,英国公对她很客气,对这个不同寻常的女子的种种出人意料的行为他在心里已经有了准备,她来见他必然有什么大事,但听到他们想为程炫君翻案以便救出程羲和时还是大吃一惊,浑浊的眼睛瞬间闪过一丝光亮,急忙问道:“可有希望?”
杜玉清点点头,笃定地说:“找到些线索,所以想去陕西、宁夏那里找到些实证。此次前来是想请您帮忙两件事,一是将嘉善调进调查组,让他能去西北找到证据,一是一定要尽量拖住这个案子的审理,一直拖到我们回来。或者起码要拖过年后,这样按照程序结案最快也要到三月了,那我们就能在这个时间之前落实清楚。”她没有说找到了什么线索,有多大的把握,也没有说要去西北找什么证据,但英国公还是满嘴应承了。
“行,我知道了。”英国公毫不犹豫地答应,反应的迅疾一反他历来主张的君子应安步以当车,清静以自虞的从容风范。“你放心,我们一定做到。如果还需要我们做什么请尽管说。”郭城宇惊诧莫名,父亲这口吻哪里是对一个上门来求助的晚辈,简直是平辈之间的应诺嘛。不过,他没有想过多,他心里沉浸在羲和表弟终于有希望获救的喜悦中,多日奔波无果烦躁的内心涌上了喜悦。
郭城宇把杜玉清送到门口返回来见父亲,英国公正在屋子里踱步,郭城宇知道这是父亲思考问题的习惯,他好久没有看见过父亲有这么亢奋的神情了,不由地有些紧张地问道:“父亲,是不是有些为难啊?”
英国公停下脚步,看了他一眼叹息道:“老三,我们都不如这个女子有胆识啊。”郭城宇明白父亲的意思,自从程炫君谋反案一出,程家上下都被抓进了大牢,他母亲郭夫人闻讯一下就晕了过去,作为程羲和嫡亲的又是看顾着他长大的姨母,她醒来后一个劲地哭泣,她哭泣自己苦命的妹妹,哭泣自己这可怜的外甥,中间还不住地咒骂程炫君这个祸根,妹妹和外甥没有在他身上享受到什么福气,却尽是被他的祸害连累了。但哭过骂过之后,她也很无奈,作为一等国公夫人,她知道轻重,这样的谋逆大案根本救人无望,她只是请丈夫帮忙,多走走关系,多使银子,力图不让羲和那孩子在狱中受苦。
英国公叹息地答应了,他也一直很欣赏喜欢程羲和这个品行端庄的外甥,为这个孩子不幸的命运扼腕叹息,但他也对几个孩子,尤其是与程羲和感情甚笃的郭诚宇下了禁令,不准他们轻举妄动,谋逆诶,弄不好便会连累他们全家。
“为难,怎么会为难?”英国公诘问道,“如果我们连这件事都办不好,以后我们就别想和杜家三小姐合作了。”
郭城宇放下心来,又觉得心里有些无力感,父亲的口气好像把这件事不是看成是对表弟的帮忙,而是对杜玉清的帮忙,看成是杜玉清对他们的考验。他经商以后发现了许多事情的本质,比如许多官员道貌岸然背后纯粹就是一个讨价还价精明的商人,甚至父亲也是如此。表弟经历过如此劫难,父亲虽然连连叹息,却从来没有往程炫君可能是无辜的想过,更没有想过为他翻案了。他曾经向父亲请求,请他出面向皇帝为表弟求情,被父亲好一顿训斥。可是杜玉清一来,他便马上改变了态度,好像他一贯立场坚定相信程炫君,就等杜玉清这句话似的。
“羲和这孩子跟杜家有什么渊源?怎么就得了他们的青睐翻天覆地也要救出他来?”英国公又道。
“因为杜渊之和范书阳在诏狱中得了羲和不少的看顾因而感恩吧。”郭诚宇说。
“嗯,羲和这孩子也是运气好,救人也算是救对了人。”郭诚宇理解父亲话里的意思,俗话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父亲在感叹杜家、范家这样的官宦人家得了滴水之恩能涌泉相报的魄力。要知道江湖人为什么敢快意恩仇,大家为什么做事谨慎凡事讲规矩?那是因为他们付诸行动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不同。所以船小好调头,大船求的却是稳定。江湖汉子一个人就敢拼命,而大家庭中的人却被从小被各种规矩约束着,不能轻举妄动,不然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家庭便会一损俱损了。
英国公继续说道:“范家那小子头脑灵光,现在又有杜家这样强大的合作者,以他们的行事风格,将来表面上未必会风光无限,暗地里却一定会有很强的实力,起码明眼人都不敢得罪他们。老三,你已经和杜家有了交往,以后更要好自为之,说不定将来家里要靠你了。”
“是。”郭诚宇听懂了父亲的意思,范斯远和杜玉清他们这样有仇报仇,有恩报恩的行事做派,加上他们的头脑和实际能力,明白人都愿意和他们合作,即使合作不成,也不敢轻易地去得罪他们,不然就会被他们狠狠地报复回去。英国公府到了他这一辈已经呈现了颓势,子弟大多没有什么志向,在吃喝玩乐中打发日子,这是大家的通病。父亲希望借着他和杜家关系的亲近能为家族找到一个强有力的合作者,让子孙多一些依靠。郭诚宇在心里叹息了一声,父亲也不想想,合作必须是实力相当的人才能成为合作者,没有一方能长期依靠另一方的道理,即使他们是兄弟和家人。起码对他来说,他如今愿意为这个家不遗余力是因为父亲仍然健在,万一有一天父亲不在了,他会怎么样还难说。至少他不会再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供那些不事生产却瞧不起他的哥嫂和子侄们挥霍。
他已经看清楚了,这个家终究会败落的,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一个小家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家,而大家有一天必定会分崩离析,这是颠覆不破的真理。就如小树会成为大树,大树终究会老死一样,这是自然的法则,无人能抵抗。
杜玉清出了英国公府,又去了杨应宁府上,要找郑挺身边能帮忙的人,或是要从原来安化王朱身边的人中找到证据都离不开义父的支持。
杨应宁皱了皱眉,他不明白杜玉清为什么这么执拗地相信程炫君的清白,杜玉清不敢说自己曾经去过狱中见过了程炫君,落实过那封信的真假,只能说程羲和的品性和他原来对父亲的照顾,以及他们对郑挺嫁祸程炫君的种种怀疑,杨应宁是位性情宽和又富有远见的人,不然他不会在平定安化王谋反后向皇帝上书建议:“只诛首恶、不究胁从”,还奏请朝廷免除宁夏一年的赋税,安定了当地的人心。听了杜玉清的话杨应宁觉得她的话有些道理,怀疑也是在合理范围内,于是沉吟了一会就为她介绍了几个忠信的老部下,还为她一一写了引荐信。
杜玉清高兴地谢过义父。有了义父的帮忙,他们在当地就有了可以信赖依靠的人,这使得他们的调查就不再完全是黑暗中的摸索,这让她找到证据,揭露真相的信心又增加了几分。
(https://www.xddxs.net/read/2439642/406072002.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