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巾帼不让须眉
第八百三十二章
巾帼不让须眉
高懿屏自小文静乖巧,中国象棋是她儿时的玩具。父亲高梦云酷爱中国象棋,父母忙着上班,没有时间照料高懿屏和比她大一岁的姐姐,出门便找一副象棋给她们。高懿屏在地玩耍的过程中学会了下棋。
姐姐上学了,因家中没人照管,高懿屏也就提前上了学。一点没用家长和老师操心,高懿屏年年都是北环小学的三好学生。
1985年
国庆,母亲陪着正上四年级的高懿屏去少年宫报名学棋。报名处老师已经下班了,另一位老师说,四年级的孩子太大了,一般不会收了,不过,他当即找了一名象棋班的孩子过来比试,高懿屏轻松地赢了,老师让她们第二天再来。第二天,父亲陪着高懿屏再次来到少年宫,老师找来一名在省赛中拿过名次的初中生当面比试,四盘棋高懿屏全赢了。老师当即决定收下了这个清丽瘦弱的女孩。
让女儿去少年宫学棋,高懿屏的父母至今回想起来,当初他们这一举动对于女儿的人生道路而言,的的确确是下了一着妙棋。天赋聪颖的高懿屏这里结识了恩师--常州著名棋师徐乃基,并因此棋艺大进,直至于出类拔萃。
徐乃基是一位象棋高手,曾代表江苏队参加过全国象棋锦标赛,并打入决赛。由于家庭原因当年没有走上专业棋坛。在人类的优良素质中,他非常在意聪明这个指标。他内心深处有点轻视女性,他开玩笑说女人的脑髓比重和男人不太一样。然而,他却一眼相中了高懿屏这个内向的小女孩,并为高懿屏及其两位师兄弟开起了小灶。
徐乃基并不宽敞的家中经常挤得满满的,他先为家长们泡好茶水,然后再给孩子们上课。他非但不收一分学费,还经常让孩子们在家里吃饭,自掏腰包买来小奖品,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徐老师的要求很严,高懿屏学得非常认真,布置的作业从不打折扣。布局、中局、残局,每一次复盘,高懿屏都完成得很好。
父亲对高懿屏也很严格。那时的课业负担没有现在繁重,一个星期,高懿屏有三四个晚上在老师家学棋。
星期天是雷打不动的半天。每晚学完棋回到家中,高懿屏困得眼睛都快闭上了,可是,父亲总要坚持让她复完盘才能休息。
1987年
夏天的一个晚上,下起了雷阵雨。下完棋回家的路上,风大雨骤,为了快些回家,父亲骑着自行车抄近道走,雨水模糊了他的眼镜,他的视野愈来愈混沌,骑着骑着,自行车闯入一片泥水之中,忽然间直往下坠,高梦云急中生智,赶紧让女儿跳下车,而自己则和自行车一起滑入了河塘。河边的高懿屏吓得大哭起来,所幸有惊无险,当潭水齐胸深时,父亲站住了,父女俩好不容易才将自行车拽出了水塘,在水里洗净泥沙,继续往家赶。学棋既费脑力又费时间,相当艰辛。高懿屏的父亲在对象棋的热爱与对女儿的疼爱之间找到了一种充满乐趣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每次接送的路上,就是父女俩切磋棋艺增进感情的美好时光,晃晃悠悠的自行车载满了父女俩的欢声笑语。有一个假期,父亲选择了较为空闲的武青路段,教女儿学会了骑自行车。对于枯燥的学棋生活,这无疑是一种快乐的调剂。
徐乃基教学上的一大特色是让孩子跟大人下棋。那时各企事业单位文体活动很是红火,徐乃基经常率领着他的童子军和工厂的象棋队对抗。他没有急于让高懿屏他们参加赛事,他认为,第一次比赛对孩子们至关重要,基础打牢了,机会有的是。
1987年,高懿屏等代表常州参加省少儿比赛,这是“文革”后我市首次参加这个项目的比赛,高懿屏取得了第4名的好成绩。她也因此进入了省队教练的视野。象棋大师、当时的省棋队队长季本涵对徐乃基说:你什么时候带了这么一个好弟子,怎么没听你说过?
1990年
寒假,徐乃基带着高懿屏首次参加全国性大赛,出征浙江嘉兴的全国少年宫学员比赛,因为从来都是和大人对抗,高懿屏下得非常轻松,结果拿了第3名。在徐乃基看来,高懿屏将应该赢的一盘棋下成了和棋,非常可惜,这说明她的残局工夫还不够。“女孩子不能多说,说了几句,眼泪就要下来了”,徐乃基点到为止,对于高懿屏这个自觉的孩子,他舍不得批评。由于品学兼优,重点中学市一中免试录取了高懿屏。她的学业依然优秀,还当起了老师的小助手。有时,她坐在讲台上监督同学,假装记名字,同学们便不敢调皮了。下午2节课后有自习课,因为经常要和厂队比赛,高懿屏不用上自习,每当她背着书包离开教室,总能感觉到同学们无比羡慕的目光。
高懿屏初中毕业后,徐乃基有意推荐她去省体工队搞专业。高家父母犹豫了很久,一中已让她免试升入高中,许多老师都认为她文理兼优,不该去专门学什么象棋。而徐乃基和市体育局则认定她前途无量,一定会代表常州棋坛有所作为。整整一年之后,高懿屏终于加入了江苏省象棋队。市一中则仍然希望她回校读书,特别为她保留了一年学籍。
远离父母,高懿屏十分用功。象棋大师、现任省棋院支部书记言穆江非常欣赏高懿屏,他说这个小姑娘不爱说话,但每晚总要打谱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就起床了。每月100元工资,她分文不花,年底回家,将存折如数交给母亲,自己只花很少的一点津贴。
1996年
,高懿屏参加在宁波举行的全国象棋锦标赛,获女子个人冠军;而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前3名居然清一色为江苏女将所包揽,她们分别是代表南京队参赛的高懿屏和江苏队的黄薇和张国凤。棋界人士惊呼:江南多才女!
1997年
,高懿屏参加在香港举行的第五届世界象棋锦标赛,获女子个人亚军;
2000年
,高懿屏代表中国台北队参加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亚洲杯象棋锦标赛,获女子个人冠军;
2001年
,高懿屏代表中国台北队参加在澳门举行的第七届世界象棋锦标赛,与黑龙江棋手王琳娜一起并列女子个人冠军。回忆起获世界冠军的那次比赛,高懿屏叙述的语气非常平静。她说,她与对手王琳娜第一盘棋就碰到了,本来她是占优的,可是出了点差错,其实有一手妙棋,吃掉对方一卒,可以形成多兵的局面,可时间又来不及了。最后,她们下成了和棋。之后的其他对手高懿屏都赢了,她与王琳娜大小分都相同,按以往规定,这样的情况要以抽签定胜负,评委会觉得太残酷了,于是她俩成为并列世界冠军。
从全国冠军到世界冠军,高懿屏颇有成就感,但没有哪一次胜利让她欣喜若狂。在她看来,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世界冠军是迟早的事。夺得世界冠军之后,她还是下午回到房间才打电话向老师家人报喜的。一身静气,稳如磐石,宠辱不惊,也许正是这种特质,让高懿屏全然没有这个年龄女孩常有的聒噪,让一个柔弱的江南丽人变得大气坚韧,百折不挠。
“我喜欢进攻,她下得非常平稳,也许因为是女孩子,她对防御考虑得比较多。”徐乃基评价他的得意弟子时说,“为了出击更加有力,她喜欢将拳头缩回来。”也正是这一点,让徐乃基对高懿屏刮目相。
在中国象棋界,一人独得三冠王(世界杯、亚洲杯及全国冠军)的女棋手凤毛麟角,全国至今只有胡明、王琳娜及高懿屏3人。功成名就了,可高懿屏及其家人却一直牵挂着她儿时一名棋友。
棋友名叫王莉,远在新疆,比高懿屏大一岁。
最初,高懿屏的父亲从《象棋报》上读到了王莉的故事。王莉的父母支边来到新疆,他们也有一双女儿,父亲也喜爱下棋,小女儿王莉也因此喜爱着下棋。地处边远的新疆,找不到好老师,得知河南有一农民企业家开办棋院的消息后,父母下决心将王莉送到了千里之外的河南,专心下棋。王莉家境一般,小小年纪独自一人在河南生活得非常艰苦。但她的棋艺非常出色,在沈阳的一次赛事上打败了成年男子。“你看人家小小年纪,多不简单。”高懿屏的父亲拿王莉来激励女儿,并支持女儿和王莉通信。两个学棋的女孩子当然有很多共同语言。她们开始在信中下棋,一封信上画四副棋子同时下,写一封信下一步棋。
不久,人民日报一位记者了解了这个故事,专门采写了一篇报道刊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文章标题就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文章刊发后,两个小女孩的故事在象棋圈内外传为美谈。
八十年代未的一个春节前夕,王莉和她爸爸突然前来常州造访。他们带来了一个伤心的消息。原来,由于经营不善,棋院濒临倒闭,教练员走了,棋学不成了,功课也被耽误了。一家人花费了那么大精力培养女儿学棋,不料却遭遇了这样的结局。在回家的火车上,王莉泣不成声,绝望中,他们想到了高懿屏,于是便找到了常州。王莉的遭遇令高懿屏一家唏嘘不已,他们安慰王莉父女,也试图帮助王莉父女,然而,由于户口等诸多障碍,他们没法在常州读书学棋,住了一段时间后,一对伤心的父女试图去其他地方试试运气。带着高家父女的祝福,他们上路了。
后来,他们还是回到了新疆。在断断续续的通信中得知,王莉家人又不幸遭遇了疾病的袭击。如今,王莉已经就业并且结婚,只是,她最终没能走上她所心目中神圣的棋坛。
王莉的境遇就像一面镜子,让高懿屏面对生活,更加懂得了虔诚与感恩。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她笑波轻漾,说自己生活得非常平顺,关键时刻,总有贵人相助。
恩师徐乃基是她生命中的一位贵人,一直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培养。
情窦初开的年月,这位江南才女的生命中又出现了一位贵人--台湾棋王吴贵临。
吴贵临比高懿屏年长14岁。
第一次相遇,是1989年4月,吴贵临第二次到祖国大陆参加“后肖杯”象棋大赛。吴贵临说,当时高懿屏是13岁的“女娃儿”,虽见了面却没有特别的感觉。在高懿屏的印象里,就觉得他当时在主席台上跟中国象棋大师胡荣华交头接耳,不知说些什么。高懿屏还注意到吴贵临抽健牌烟,每根烟抽一半就掐掉了。
再度在“棋场”相遇,已是1994年。高懿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18岁大姑娘,风姿绰约,棋力不凡。这回,吴贵临紧紧盯住了眼前这位才貌双全的女棋士。
1995年
,两人因棋艺交流坐到了一桌吃饭。已有20多年棋龄的吴贵临,头颅比一般人大,从小就被叫为“大头仔”,饭桌上,这位智商超群的“大头仔”口若悬河,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聊,吃着吃着,吴贵临就成了一桌人的中心,只听他一个人在海侃山聊,其他人都成了听众。见高懿屏听得入迷,队友黄薇等开始起哄,让高懿屏认这个大头做哥哥。队友的玩笑不经意间撩起了高懿屏心头的涟漪。见高懿屏与吴贵临情投意合,省棋队的领导们急了。高懿屏正是出成绩的时候,不能分心,再有,一旦结婚,她就不一定能代表南京或者江苏参赛了。
真爱神力无边。阻力反而加速了他们爱情的进程。
高懿屏住在南京五台山省棋队的集体宿舍里。有一次宿舍停水了,知道高懿屏喜欢喝稀饭,住在五台山体育宾馆的吴贵临一大早就去饭店订了皮蛋瘦肉粥,赶在吃早饭之前送到了宿舍。
后来又有一段时间,住在紫金宾馆的吴贵临每天一大早就坐车去五台山,等着高懿屏一起吃早饭,下雪天也不例外,让高懿屏好生感动。因为而按照平时的生活习惯,吴贵临晚睡晚起,早上根本就爬不起来的。
相知相恋的日子,吴贵临变着法子带高懿屏出去吃饭,吃遍了南京的大街小巷。一顿晚饭总要吃到凌晨。
当高懿屏将吴贵临带来常州给父母“过关”的时候,父母没有半点疑义,自小到大,他们完全相信自己的女儿。能够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如意郎君,他们真替女儿高兴。“他非常孝顺,讲话没有停的时候,会说得你心里很甜。他一边做事,还不忘不时过来和你聊上几句,绝对不让你感到冷落。”高懿屏的母亲说起自己的乘龙快媚,眉飞色舞。
1996年
5月1日,常州才女高懿屏与台湾八段棋士吴贵临喜结连理,一时轰动棋坛,他们被誉为两岸棋界的神雕侠侣。不仅婚前,婚后的吴贵临对高懿屏非常体贴。高懿屏小名叫宝宝,吴贵临昵称她为“大宝”,吴贵临儿时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生活,也许是因为自幼缺乏母爱,他特别珍惜亲情。他记忆力惊人,每逢属于他俩的重要日子,无论他在家还是在外比赛,总要给高懿屏送上她心爱的礼物。
不仅生活上像兄长一样呵护,棋艺上,吴贵临也给予高懿屏许多指点。1996年10月,还沉醉在密月气氛中的高懿屏,兴匆匆参加全国象棋锦标赛,一举摘下后冠,更让两岸棋坛再添佳话。婚后的高懿屏佳绩频出,直至荣登世界冠军的宝座。
吴贵临的成长过程颇有传奇色彩。他父亲是老大,家中有11个兄弟姐妹,长子如父,他一直尽全力照顾着这个大家庭。吴贵临在叔叔的启蒙下学棋,本来学的是围棋,得知台湾围棋界已有著名棋手,志向远大的吴贵临改学了中国象棋,他希望自己有所建树。刚开始,父亲为他找对手下棋时,必须付钱给别人,后来,他老是赢棋,名气越来越大,没有人下得过他,别人和他下棋,必须付钱给他了。吴贵临渐渐在台湾棋坛称王称霸。在实战过程中,吴贵临发现,中国象棋的根在祖国大陆,真正的棋坛高手也在祖国大陆,于是,他拜胡荣华为师,棋艺更加精进,成为世象联、亚象联的特级国际大师,台湾名副其实的新生代棋王。今年4月,吴贵临应四川成都棋苑之邀进行车轮大战,1人对抗110人,创下了吉尼斯纪录。车轮大战从上午9点下到晚上9点,中间只有半小时的吃饭时间。这样的比赛是对人脑力与体力的严峻考验,吴贵临来回征战,几乎没有时间思考,直战得“脚都不是自己的脚,脖子都不是自己的脖子了”,尽管精疲力尽,吴贵临还是取得了62胜40和8负的佳绩。
“我是学院派出身,比赛前往往要看很多书,做好充分准备,而他是野战派,随时都能投入战斗,根本不用做什么准备。”高懿屏介绍说。结婚以来,夫妻俩比翼双飞,四处征战,真可谓琴瑟和谐,珠联璧合。偶尔有空在家休闲,她们会一起听听流行歌曲,读读书,看看碟,上象棋网站下下快棋。高懿屏喜欢素净的色彩,从不张扬,也不太注重金钱,她认为,钱只要够用就行,精神财富才是最重要的。
婚后,高懿屏定居台湾高雄。见到不少通过假结婚等不法手段来到台湾的“大陆妹”受人歧视,她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当然,高懿屏自己所感受到的却是台湾人对她的热情和尊重。棋界长辈视她若自己的儿女,朋友很多很真诚,她一点也不觉得寂寞,相反,心里总是充满了温暖和感动。高懿屏说,学棋的女孩心高气傲,成天闷着头下棋,生活圈子很小,在婚姻上特别容易高不成,低不就,找到吴贵临这样的老公,她感到这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一件事,尽管生活中他也有弱智的地方,比如连一个电灯泡也不会装。
按照传统观念,吴贵临已属老大不小,可他们至今还是以事业为重,没有考虑养育下一代。目前,高懿屏和老公一起开了家象棋教室,带着从幼儿园到初中生的10多个学生。高懿屏还经常应邀去台湾的清华大学等高校讲课。她说,台湾的围棋教学已经有了20年的基础,而象棋教学还刚刚起步。高懿屏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能够拥有个人棋院,为中国象棋事业好好作点贡献。
高懿屏和吴贵临是1995年4月认识的,虽然双方年龄相差较多,但共同的爱好和志向,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三年前的5月,他们在古都金陵举行了婚礼。爱情的力量竟是如此的神奇,新婚不到半年,“普陀论剑”吴贵临随妻助阵,高懿屏发挥出色,尤其是第六轮力胜师姐黄微之局下得有声有色,不言而喻“家庭教练”功不可没。九轮战罢,她与黄微同为5胜3和1负,积6.5分并列首位。通过计算小分,高懿屏占先,荣登全国冠军宝座。当时谁也没有想到等级分靠后的高懿屏会蟾宫折桂。也许是江南水乡给了她聪颖和灵气,14岁就蓓蕾初绽,夺得全国少年赛第3名,15岁初被招进省集训队。用她的教练李国勋的话说:“她下棋特别认真,特别刻苦。”就这样,她三年迈了三大步:1994年获全国第10名,荣膺国家大师称号;1995年打进6强,跻身国手行列;1996年技压群芳,成为我国第10位巾帼豪强。与爱妻相比,吴贵临却有着坎坷的人生。由于父母早年离异,单亲家庭给了他倔强的性格。记得7岁那年,在叔叔的影响下他学会了下象棋。在台湾那个地方找名手学棋是要“交学费”的,跟人过招都是以下“彩”棋的形式切磋棋艺,他十几岁就开始浪迹江湖了。激烈的搏击,磨砺了他的棋力和斗志。18岁那年,在家乡南投县举办的“棋圣”战中,他一举夺冠,从此在台湾省棋界崭露头角。他先后获得第一至五届全省象棋大赛冠军,获第一届和第三届“中山杯”冠军。而最令他难忘的是22岁那年,与徐俊杰的十番大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新老交替的决斗。由于前四盘比分悬殊,吴贵临领先,徐俊杰见难以扭转局面,放弃了比赛,从此奠定了吴贵临为“台湾省第一高手”的基础。随后他挟艺云游,先后访问了香港、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国家或地区,战绩彪炳。1992年,他被亚象联授予特级大师称号。
(https://www.xddxs.net/read/2395466/405370573.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