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顶点小说 > 大宋将门大结局 > 第865章 文彦博罢相

第865章 文彦博罢相


  兖州的工厂一共纺织出37万匹棉布,除了卖出去的20万匹之外,还有17万匹,以红利的形势,返给了兖州的百姓。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句诗怕是无人不知,苏辙在盘点一年的收获之后,他认为百姓干了太多的工作,必须修水渠,修道路,建学堂……放在以往,几十年也未必完成这么多,给老百姓分一点好处,是理所当然。

  每家半匹棉布,至少让孩子老人能换一身新衣服,过一个舒心的年……也的确如苏辙预料的,兖州百姓,欢欣鼓舞,充满了斗志,都卯足了全力,想要大干一场。只要三年的光景,就能拥有一块完全属于自己的土地,哪怕累死也值得了!

  盘点兖州各项成绩,除了纳税比济州少之外,其他的各项,都遥遥领先。

  而且济州的优势很快就会被碾压。

  因为随着兖州教育的发展,在两三年之后,就会拥有一大批素质极高的工人……而且兖州的基础设施更好,灌溉水渠更多,棉花质量也高……这些优势足以帮助兖州,彻底超越济州了。

  文彦博努力想要找兖州的麻烦,证明他不差。

  结果找来找去,文彦博只找到了一样,那就是兖州处置的罪犯,甚至比济州还多,要知道济州的罪犯比以往增加了十倍,兖州竟然更多?他们到底干了什么?

  这个问题,章惇给出了答案。

  被他们处理的都是孔家遗留的打手,还有流氓地痞,各种人渣无赖,当然,还包括一批士绅地主……

  审视兖州的发展,王宁安终于想通了,看清楚了,他觉得自己升华了……拗相公说,分田能给百姓留一条退路,给变法争取迂回的空间,这个说法当然有道理,王宁安又看到了另一层深意……

  从先秦开始,就出现了租佃的模式,经过了一两千年,已经相当成熟,形成了一整套围绕土地运作的复杂关系。

  首先就是乡绅地主,世家大族……他们靠着占有土地,获得资源,供养后辈读书,进入官场,反过头,又给他们争取更多的土地,保驾护航。

  另外呢,长期的繁衍生息,又造就了宗族势力,一个个规模庞大的家族,动辄几百人,上千人,家法族规凌驾朝廷的律法之上,族老长辈,予取予求,晚辈根本没法反抗,只能屈从安排。

  在地方上,朝廷力量有限,没法直接管理百姓,又出现了胥吏和乡绅宗族勾结的情况……此外,还有一大堆的青皮无赖,地痞流氓,等等杂七杂八的势力。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又很容易忽略的常识……比如这一次文彦博就犯了错误。

  乱七八糟的势力没有清除,就强推棉花种植,自然有一大帮人像是苍蝇蚊子似的,都凑了上来,人人丰润,一层层盘剥,一层层扒皮,老百姓当然要吃亏,破产,饿肚子,甚至上梁山造反……

  这不是处置几个贪官和大户就能解决的问题,只要地方的结构不改变,不管在哪里推行,结果都是一样的。

  老百姓永远都是吃亏的!

  王宁安之所以观察这么长时间,没有贸然推动变法,就是因为他还不确定,到底要怎么改?

  他想过,对内改革是很困难的事情,相对来说,对外用兵就容易多了……抢夺土地,抢夺资源,开拓市场,贩卖奴隶……总而言之,用尽一切办法,把好东西往大宋弄,在不对大宋动手术的前提下,就实现工业化,就实现富国强兵,那该多好啊!

  可是经过观察,尤其是济州和兖州的对比,王宁安清醒了,不要想着光是对外下手就能解决问题,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上述的那个围绕土地运转的权力结构还在,做一个形象的比喻,他们就像是一颗肿瘤,大宋就是一个病人,吃再多的东西也只会不断消瘦,越来越虚弱,因为营养都被肿瘤细胞吸收走了,用来不断分裂了,健康的细胞反而失去了养分,不断死亡。

  比如说吧,从海外弄回了粮食,弄回了金银货币,弄回了各种资源。

  但是总不能像山大王一样,给所有老百姓大秤分金,小秤分银,直接往手里发粮食吧!还是要把东西投入市场,靠着交换,落到老百姓的手里。

  可问题是老百姓已经被这些人盘剥的所剩无几,根本拿不出钱购买商品,运回来再多的东西,也没有价值。

  反而只会增加贫富差距。

  另外呢,不断向外扩张,市场不断扩大,就会加速农业的商品化……像桑树啊,棉花啊,这些经济作物的面积肯定要飞度增加,就像济州发生的情况一样,恨不得把每一块土地都种上棉花。

  同样,因为地方上肿瘤的存在,不断吸食养分,老百姓没有享受到市场的红利,反而先遭受到了商品化的摧残,粮价暴涨,无以为生。

  这个情况同样不陌生,当年王宁安对付辽国,用的就是这一手,他靠着庞大的订单,加速辽国的农业商品化,接着就是辽国大乱,他趁虚而入,光复了幽州。

  现在唯一的不同就是吃苦头的变成了大宋,身为当年的主谋,王宁安自然要多想一点!

  其实在世界上,也不乏类似的例子。

  比如最初开始殖民的西班牙,他们拿到了美洲的白银,成了暴发户……但是因为国内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他们的白银都变成了奢侈品订单,去滋养英国,荷兰的工业体系,西班牙人成了过路财神,反而成全了别人。

  西班牙的例子告诉所有人,如果不进行调整,让国家的运作模式,适应工业化的运作,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从海外掠夺的财富,反而会葬送帝国的根基。

  还是那句话,不要忘了大宋的体量和规模,这是一个比整个欧洲还要庞大,人口还要多的超级帝国。

  西方可以靠着完全的掠夺和移民,解决困境,而大宋呢?如果不进行内部调整,只把希望放在海外扩张,和掠夺上面,到时候一旦内部出了问题,几百万,上千万的流民,他们闹起来,谁能承受得住?

  农业社会的产出低,效率也低,朝廷没有那么多钱,养庞大的官僚体系……没有办法,只能把地方让给士绅和宗族势力。

  可进入工业化之后,商品丰富,朝廷有了力量管理整个社会,就要排除士绅的干扰,减少运行成本,直接和百姓沟通,引导动员帮助他们,融入工业化的大潮中,并且分享工业化的成果!

  真正过上好日子。

  还是拿兖州和济州为例。

  比如济州直接用奴隶摘棉桃,引起了百姓的愤怒,觉得被抢了饭碗。

  而兖州呢,他们也引入了奴隶,只是这些奴隶负责挖矿,负责搬运,干的是最肮脏,最辛苦的工作,老百姓非但不反弹,反而希望引进更多的奴隶,去分担体力劳动,创造财富。

  想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个前提,就是要给老百姓进行培训,给他们更好,更轻松的职业,这样才不会有民怨!

  说回来又是教育的问题,而要让百姓有能力,有财力接受教育,愿意提升自身的技能,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分田!

  分田,说穿了就是把过去士绅集团不劳而获的那部分利益拿出来,一部分交给百姓,让他们用消费的能力,有提升技能接受教育的财力;另外一部分作为税收,交给朝廷,让朝廷拥有对外用兵,开拓市场,扶持产业的力量。

  到了这一刻,王宁安觉得各种思路和线索,全都汇集到了一起,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变化,迷雾散去,未来的道路清晰了。

  该怎么干,也是一目了然。

  海外开拓,殖民扩张,固然需要,但是却要先调整自身,主动适应工业化的需要,要是不做好功课,就会像糖尿病人一样,摄入再多的营养,喝再多的葡萄糖,都只会日渐消瘦,越来越弱!

  ……

  朝闻道,夕可死!

  王宁安一下子轻松起来,这世上最怕的就是不知道方向,很有可能走得越远,付出的代价越大,结果错得越离谱儿。

  此时的王宁安,他确定了,自己不会错了。

  他欣然下令,将兖州的成功经验,昭示天下。并且要求各路的州府,京城六部,都选派人员,到兖州学习,看看究竟该怎么治理发展地方!

  几乎在一夜之间,苏辙、章惇、章衡,甚至包括吕岩,都成了干吏的表率,名扬天下,万众敬仰。

  邻近州府的官员,几乎每天都有人过来,潮水一般的赞誉,弄得几个人都脸红了。

  甚至章惇那么厚皮的家伙,都有点坐不住了,更不用说脸皮素来很薄的苏辙,我只是尽了父母官的职责,真的没有什么了不起!

  当然了,有人得到赞誉,就有人倍感冷落。

  文相公在这一场对决当中,彻底落败。

  他虽然增加了一些税收,但是因为冒然改种棉花,引起地方缺粮,朝廷不得不拨出50万贯,用来采购粮食,救济灾民。

  另外还要筹措50万贯,去平定水泊的强盗。

  再有,济州的治安,地方的乱象,各种整治,也要花费很大精力,通盘精算,济州贡献的税赋远不如兖州多,章惇说文彦博竭泽而渔,是恰如其分!

  “宽夫兄,小弟前来拜会。”

  文彦博黑着脸道:“王爷,你是来问罪的吧?是要关起来,还是要砍头?”

  “哈哈哈,宽夫兄多虑了,既然是朝廷试点,有很多事情也不是出于你的本意,怎么能让宽夫兄一人担罪责!”

  文彦博微微松了口气,可接下来王宁安的话,却让老家伙五雷轰顶,掉落万丈深渊!

  “只是出了差错,还是要有人承担……宽夫兄,辞官吧!”


  (https://www.xddxs.net/read/2379364/399890282.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