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5章 运筹帷幄
虽然以身为家摄关家之一的二条家家主的身份,二条康道并不希望原本为藤原氏所独揽的摄关家里面又多上一家外姓,但是他也知道,如今是非常时期,就是要做一些非同寻常的事情。
太政大臣是日本朝廷律令官制当中的顶点,自从平安时代之后甚至朝廷经常都不设置,平日里以左大臣为尊,遥想德川家康当年,也只是在临死之前一年才得到了太政大臣的官位而已。
如今毛利家的家督、长州藩的藩主毛利秀就,现在也不到四十岁,在这个年纪就赠予太政大臣的许诺,实在是难以言喻的殊荣,甚至让二条康道本人也心里感到有些嫉妒。
不过,当年他的先辈们能够为了丰臣秀吉献上来的金银供奉而承认那位丰太阁,让他成为太政大臣公卿之首,那么现在他自然也能够排除掉一切不快,承认一位毛太阁做太政大臣。
毛利家是强藩,虽然相比过去的时代已经被德川家大大削弱了,但是仍旧有不少实力,足以给朝廷作为奥援,并且壮大朝廷的声势——它被德川家严苛地对待过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的话他们就会心怀怨恨,更容易加入到反对幕府的一边。
在大汉打过来的今天,毛利家肯定心里已经在动摇了,想要投靠大汉,但是又担心得不到好的待遇、也担心在天下人天下担上骂名。而现在,自己这些人正好能够给他们一个名正言顺起事的借口。
这种互惠互利的事情,想必精于计算利害的毛利家,是能够看出其中的必要性的。
为了不让毛利家在自己传到信之前就直接倒向大汉,二条康道也加快了行程,带着寥寥几个随从,不顾一路的劳累和风险,穿过了已经一片混乱的南国领地,几天当中日夜兼程来到了毛利家的领地之内。
而法皇和一条兼遐等人则按照左府大人的计划,西行躲避开一路上的难民潮,到石见国内的山中暂时避居,想来又要再过一段时间的苦楚日子。
当来到毛利家的领地之内时,二条康道马上发现这里已经是一片戒严,虽然现在其他藩也是如临大敌地动员了藩内的武士,但是在毛利家这里,气氛显得尤其得凝重,在北方边境里,到处都是全副武装的藩军在巡逻,既隔绝了和北方各藩的联系,也隔绝了藩内难民北逃的出路。
看到此情此景,二条康道更加相信了一条兼遐刚才的判断——如果不是心存叵测的话,毛利家在南方的大汉已经大敌当前的时候,为什么还需要在北方的边境部署这么多藩军呢?就算是为了隔绝难民逃亡也没有必要。
二条康道这一行人刚刚踏足到长州藩内,就很快被四处巡视搜索的藩军给发现了行迹,不过二条康道到现在也没必要再隐藏自己了,他没有和之前一样逃亡,而是大大方方地站到了这群人面前,然后道出了自己的身份。
他这样的举动,不出意料地让这些藩军产生了骚动,然后这群人马上就扣住了他,接着押着他前往了长州藩的藩城。
当毛利秀就听到了部下们报告过来的消息,朝廷的右府大人居然亲临本藩的时候,他也和其他人一样震动。
法皇和天皇以及朝廷的人逃出京都的事情他都是知道的,他只是没有想到,他们居然这么快就找上了自己的门。
他原本还算年轻,而且因为和叔叔毛利秀元争权的缘故,对治理藩政并没有太多的经验,所以碰到大事的时候,难免心里会有些动摇。而自从大汉登陆、打进九州之后,他发现自己骤然就面临了风口浪尖,宛如是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似的,在激荡的时势当中飘摇不定,一个不慎恐怕就会有倾覆的风险。
幸亏毛利家底蕴深厚,在毛利辉元时代就已经遗留下来了一大批家臣武将,他们经验丰富,而且还算是团结,所以大家群策群力,总算能制定出策略,也让毛利秀就可以稍稍放心。
这些家臣不仅治政方面经验丰富,而且还有一个其他的共同点——那就是对幕府心中充满了?恨。这种怨恨,不光是来自于毛利家和德川家的世代仇恨,还来自于本身的利益。
在毛利家拥有一百二十万石领地的辉煌时代,这些家臣大多待遇丰厚有些人甚至还有自己的领地,而到了被幕府削减为三十七万石领地的没落时代,因为藩内财政的困窘,他们的薪俸被削减了大半,日子过得痛苦不堪。
而藩内的那些低级武士,在生存原来的逼迫下,甚至有不少已经退化成了半兵半农的武装农民,藩内的军力同战国时代再也无法同日而语。
面对这样的现状,他们自然都对幕府愤愤不平。如果平常没有机会,这种忿恨还可以深藏在心中,可是在大汉打过来、眼看就要天下大乱的今天,大多数人就动起了心思了。
在大汉打过来的头天,毛利家就收到了消息,然后开始一边动员藩内军队,一边静待观望局势,评估之后的形势发展。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大汉在九州攻伐之顺利,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竟然短短几天内就击溃了幕府在九州的军事力量,而且十几天的时间就扫荡了九州全境。更令他们出乎意料的是,岛上的那些藩主们,居然那么快就投降了大汉,尤其是岛津家,看上去在大汉打过来之前就已经和他们取得了默契。
形势的快速发展,让毛利秀就和他的家臣们既惊惧又欢喜,惊惧的是害怕大汉把自己也当成敌人、怕自己挡不住大汉军队的进攻;喜的是大汉看上去只是针对幕府,只要本藩和大汉合作就可以幸免于难、同时还能顺便对幕府出一口气。
藩内没有人想要为了保住德川家的天下去和大汉决一死战,大家的公议是就算大汉不接受和本藩和议,也绝不做玉石俱焚的举动,大不了就往北逃。
毛利秀就和他的家臣们在连续多天的紧急会议之后做出了一系列做出决定,下令家中的一位重臣毛利元信前去九州,并且通过他与大汉建立联系,并且摸清楚大汉对毛利家的态度;同时下令藩内开始完全戒严,暂时不允许任何人北逃,以便观望形势尽快做出最后的选择。
毛利元信不负众望,很快就和大汉的军队联系上了,并且和大汉的使臣也见了面,他带回来的消息十分令人振奋——只要毛利家能够与大汉进行合作,顺服于大汉天子,那么在战后大汉就愿意确认毛利家在数十年前的领地,也就是恢复那一百二十万石领地。
这个消息不得不说让毛利秀就和藩中重臣们全体欢呼雀跃,他们当即就放弃了北逃的打算,准备尽快倒想大汉——反正根据毛利元信提供的情报,岛津家和立花家他们已经投降了大汉并且接受大汉军队的调遣,就算要背骂名,也不用他们一家来背。
不过,为了不至于引起临近亲幕府的各藩的疑惧和戒备,毛利家这个决定只在家族内部最高决策层流传,藩内开始紧急部署兵力,但是却秘而不宣,他们打算在一切都准备完成之后,再直接打出反旗来。
同时,毛利秀就开始下令藩内清洗叔叔毛利秀元的亲信——毛利秀元在德川幕府建立之后,放弃了之前的立场转而投靠了幕府,现在在德川家光身边十分受宠,他也借着这种宠信多年来一直都试图干涉藩政,令藩主毛利秀就十分不满,他也借着这次机会来清洗藩内,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
而就在这时,幕府将军德川家光的谕令也传过来了——德川家光在谕令当中说感念毛利家多年镇守长门周防两国的辛劳,在此多难之秋希望毛利家能够奋勇作战抵抗汉寇,并且表示幕府大军已经在集结,不日就要大军齐聚南下,协助毛利家守住领地,并且收复九州。
同时,他表示,只要毛利家能够拿出当年的勇武来奋力抵抗汉寇,那为了犒赏毛利家,战后幕府就将会把当年减封的领地全部还给毛利家——也就是说,基本上是和大汉一样的条件。
谕令的话写得十分威武雄壮,言辞间仿佛幕府大军顷刻间就能齐聚,将大汉军队碾为齑粉,只需要毛利家鼓起勇气拼死嗵抗一段时间,就可以获得幕府重赏一样。
然而,虽然言辞写得这么动人,但是毛利秀就和他的重臣们却完全不相信,甚至可以说是冷笑视之——德川家光的性格和幕府的行事方式他们都是知道的,以他们平素的嚣张跋扈,如果不是面临十分窘迫甚至生死关头的境地,他们怎么可能突然这么慷慨?
幕府开出这样的条件,在毛利秀就等人看来只能说明幕府手足无措,至少现在还没有应对的方法,只想着哄骗毛利家来送死,给他们拖延时间。
再说了,这个恢复当年领地的承诺,也十分值得怀疑,幕府一向在领地的问题上十分吝啬,平时想方设法都要削减各藩的领地,又怎么会突然就变得这么慷慨,给毛利家恢复领地?要知道这可不是少数啊。
再说了,如果真这么做了,与幕府多重姻亲关系、号称‘西国将军’的池田家怎么办?幕府难道真的愿意为了毛利家的利益而让池田家放弃家族的所有领地吗?至少毛利秀就和他的藩臣们都是不相信的。
他们判断,这只是幕府的缓兵之计而已,欺骗他们去和大汉死斗,等到他们拼光了自己的实力,战后真的幕府又驱逐了大汉的话,那到时候他们会不会践行承诺,恐怕就十分明显了,怕还会借机直接把毛利家抹除吧。
所以,他们马上就将幕府的谕令一边,反倒坚定了背叛幕府的决心。不过,他们在商议之后,觉得幕府的拉拢也可以作为一个筹码,让他们可以试试去跟大汉讨价还价,借此谋求更高的要价。
就当他们计议已定的时候,朝廷的使者又过来了,这对毛利家来说不啻为另外一个的好消息,因为毛利秀就看来,这可以让他们在和大汉交往的时候,进一步抬高自己的身价,谋求大汉答应给更多好处给他们。
带着这样的心情,他一边下令将二条康道带入到藩城之内,一边和藩中重臣们商议此事,很快就达成了共识——继续观望朝廷的动向,看看朝廷能够给出什么出价,然后再和大汉进行要价。
现在朝廷孤立无援,不过法皇天皇都在手中,左右大臣等人也在手中,朝廷的大义名分是完全握有的,不失为可以利用的工具。
在藩主的命令下,第二天,二条康道很快就被请到了藩城当中的议事厅里面。
虽然毛利家对皇室和朝廷并没有多少尊敬,但是表面上他们还是保留有必要的恭敬,二条康道一来到厅内,毛利秀就和他的藩臣们就让这位右府大人坐上上座,然后自己和藩臣们都坐在了下位。
毕竟,在理论上,官位为右近卫少将的毛利秀就也是朝廷内的官员,而且还算是右大臣坐下的下属,表面上的恭敬还是要给的。
因为有大任在身,所以二条康道也没有和公卿们平常那样,说很多弯弯绕绕的话,而是将朝廷现在的处境、法皇陛下势要推翻幕府的决心、朝廷和大汉的默契以及朝廷想要倚重长州藩为奥援等等打算全部说给了毛利秀就等人听。
尽管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听到了二条康道所说的一件件事时,毛利秀就和他的藩臣们还是震惊不已——法皇和左右大臣为了恢复权力,居然直接派人去跟大汉借兵,这可是日本亘古以来未有之事。
不过,毛利家本来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们自己也打算和大汉合作,所以并不想在道德上批驳朝廷,再说了,朝廷如果公开表示和大汉合作的话,倒还可以在天下人面前把他们投靠大汉的骂名给接过去。
接下来,二条康道又说出了朝廷打算给毛利家的开价:只要毛利家拥护朝廷,为朝廷出力,那么在战后朝廷就将确认毛利家在之前的领地,并且确认他们对西国的统治之权,并且还愿意任命毛利家的家督为太政大臣。
前面的条件并不让人惊讶,因为大汉和幕府都已经对毛利家开出了这样的出价,不过后一条则让毛利秀就的人惊喜不已。
太政大臣是一个虚衔,在朝廷为藤原家各个后裔分支垄断的今天,对朝政不会有什么直接的影响力,但是这毕竟是朝廷内部最高级的官位,毛利家可以借此发挥重大的影响力,再加上本有的领地可以让毛利家在战后成为日本最有力的大名之一。
同时,这也是一种宣告。
毛利家从毛利元就开始,几代人拼了命的努力,在乱世当中建立了基业,并且将基业一点点地扩大,最后成为了可以争夺天下的庞大势力,然而在达到顶峰之后,毛利家接下来的家运却陷入到了困顿当中,一次次地挫败于东方的强人手中,最后不得不吞咽苦果,臣服于这些强人,眼睁睁地看着丰臣秀吉最后成为太阁大人,眼睁睁地看着德川家康成为幕府将军。
如果借着这个机会成为朝廷的太政大臣,那么无疑是宣告了毛利家在和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三代天下人,长达几十年不屈不挠斗争当中,取得了的最后胜利,成为最后的赢家,而毛利秀就,也将成为毛利家历史上最令人敬仰的家祖之一。
为此哪怕就算是和大汉合作,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送二条康道去休息之后,毛利秀就和他的藩臣家老们马上又开始了密议,并且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决定接受朝廷开出的条件——反正都是和大汉合作,多出一个太政大臣的头衔岂不是快事?而且还可以借着朝廷的势给自家增光添彩。
于是,毛利家马上就答应了二条康道的条件,并且帮助朝廷打出了旗号,同时帮助朝廷四处散播朝廷将幕府将军德川家光指为朝敌,号召天下诸大名共讨之的诏令。
不过,即使这个时候,毛利家还是没有直接打出旗号,同幕府决裂,倒不是他们还想反复,而是他们想要借着幕府和朝廷同时拉拢的形势,再去跟大汉寻求更加优厚的条件。
于是,毛利家的使者很快就再度来到了九州,然后就将这一系列的消息都转达给了大汉,尤其是朝廷的消息。
长崎的大汉将军赵松收到了这个消息之后,马上通知了周璞,而周璞也立刻从岛原赶回到了长崎城,与赵松商议。
他们两个很快就看出了毛利家内心的心思。
“他们这不只是首鼠两端,还是狡兔三窟啊……”周璞冷笑。
“是啊,都这时候了他们还想着跟我们要价,真是奸巧。”赵松也冷着脸。“此风决不能长。”
“现下九州已经平定,也是时候着手来收拾他们了。”周璞仍旧笑着,“赵帅且交给我吧。”
(https://www.xddxs.net/read/2368528/316890282.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