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第361章 首创小区,开办幼儿园制度!
第361章 首创小区,开办幼儿园制度!
长安城,某酒楼大堂。
酒楼向来是三教九流之人汇聚的地方,什么样的人都有。
兜里银子要是够的,就去二楼清静地儿点些个酒菜慢酌慢饮;
若是没多少银子的,则是呆在在楼下大堂内随便叫些菜食,倒也管饱。
现在正值晌午,一名衣着朴素的老农走进了酒楼。
这老农貌似是酒楼中的常客了,他进来后随便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接着点了一荤一素两个菜,顺便叫了壶黄酒。
做完这一切后,他顺手拿起了桌子上放着的一份王报看了起来。
王报是李承道让礼部创办的一份报纸。
主要用来刊登朝廷最新推出的种种政策以及下达的各种政令,此外还有各地官员做出的政绩,和节日祭祀大事等等。
王报推出了五六年了,一直广受欢迎和好评。
到了如今,更是深入每一名百姓的生活。
对于大多数百姓们来说,他们可能不懂王报上各种政令的意义,但是阅读报纸会让他们有一种参与感。
因此每日买一份王报看看,基本上成了百姓们必做的事情之一。
老农拿着王报细细看着。
报纸上刊登的,是朝廷最新推出的教育改革政策。
针对房地产市场,李承道推出了“小区”的概念,以及“幼学”制度。
小区很好理解,和后世并无不同,是为了方便住户。
而幼学则是教育制度的改革。
如今大唐的教育制度,是初等学院、中等学院以及高等学院。
而李承道在这个基础上又增加的幼学。
即规定幼童在三岁后就要进入幼学学习,六岁后直接入初等学院。
李承道之所以要增加幼学,是为了尽量缩短普通百姓孩子和有钱人家孩子之间的差距。
虽然所有孩童都是六岁后才能入初等学院,但在此之前,有钱人能请老师来提前教导自己的孩子。
这样再入学后,普通孩子和有钱孩子之间的差距就被拉开了。
最后能晋升中等学院的,绝对是有钱人的孩子居多。
为了解决这一点,李承道才顺势推出了幼学制度,并且设立在小区之中,只有购买房子才能入幼学。
这既能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能推广教育,一举两得。
这本是好事,不过老农看到到报上要进行教育制度改革的消息后,却是叹了口气。
“朝廷是真的会折腾人,原来是六岁上学,现在三岁就要上学了,这算什么事儿啊,又得多花一份钱。”
老农抱怨道。
在平头百姓们看来,孩子去读初等学院就已经很好了,结果现在还要去读什么幼学,有必要吗?
要知道初等学院虽然是免费,但幼学并不免费。
虽然说现在大唐百姓也没哪家到那种吃不饱饭的地步,但是不富裕的家庭,上幼学是一种负担。
如这老农家这样的,在大唐并不见。
听到老农的抱怨声后,另外一桌的一个搭着马褂的中年汉子,却露出了一丝不愉之色。
他瓮声瓮气地说道:“老兄弟,你说这话可就不对了。
陛下立幼学,这可是大大的利民之策,小孩子就应该多读书。”
老农却是不以为然,撇嘴道:“咱平民家庭,世代都是农民的命,还能读出个状元?
而且三岁小孩子学什么,有去这什么幼学学习的时间,俺都能教会娃子干农活了。”
听到他的话,那个中年汉子摇了摇头,说道:“老兄弟你错了,不管以后干什么,多读书、多有些文化总是没错的。
我家里面也不怎么富裕,我儿子也才三岁,但我都准备为他找私塾先生了。
现在朝廷设幼学,我打算直接将孩子送进去,免得以后上初等学院时落下其他孩子太多。”
中年汉子的话,让其他桌的客人也很赞同。
有人附声道:“这位老哥说的没错,如今大唐盛世,没有战事,不比以前的乱世。
陛下改革科举,给天下平民开了晋升路。
在这太平盛世,咱们平民的孩子要想出人头地,只能靠读书。”
明白人还是不少的,能看出李承道的苦心孤诣。
“是的,武帝陛下改革科举制度,就是为天下平民开了一道龙门。
现在又制定这种政策,真是处处为百姓着想,咱们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又有人说道。
这人身着儒衫,是一个读书人,见解也十分独到,让不少人都为之暗暗点头。
老农被这两人的一番话说得心中赫然。
挠了挠头后说道:“是俺糊涂了,咱们陛下乃是圣君,做的事儿都是为了咱们百姓好。
听你这么一说,俺回去也得让俺家娃儿读书了,哪怕砸锅卖铁都得供!”
读书人闻言笑着说道:“用不着砸锅卖铁,上幼学虽然要花钱,但并不多,一般人家也供的起的。
这是在说利天下万民之策啊。”
他语气里很是感叹之意。
这边的讨论的话题,也引起了酒楼大堂里其他酒客们的关注。
听到他们的讨论后,也都各自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不过绝大多数是支持开办幼学的。
“对了,现在朝廷到处建运动场,陛下还鼓励咱们多锻炼,你们说这是个什么意思啊?”
一名酒客提到了运动场的事情,不禁好奇问道。
听到他的话后,另外一名商人模样的客人无奈地说道:“我倒是知道朝廷这是什么意思。
咱们大唐虽然民风彪悍,但是真的要跟那些外国人比起来,体格真的是不够看啊。”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是这是真的。
(本章完)
(https://www.xddxs.net/read/2360578/11110793.html)
1秒记住新顶点小说:www.xdd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net